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在2003年公布的《一、 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牛、羊、猪、鹿等多种动物对其易感。人感染后严重影响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 丧失劳动能力 [2],因此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近年来,畜间及人间布病有回升趋势。为了解当前山东省奶牛场的布病流行情况,从 4 个地区的 6 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 1 736 份成母牛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 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为布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1、检测材料
1.1 血清来源及背景
待检血清从山东省 4 个地区 6 个规模化奶牛场的成母牛群中采集,其中 5 个牛场的成母牛均免疫过布鲁氏菌 A19 疫苗(表 1)。
1.2检测试剂
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试管凝集试验抗原、试管凝集试验阴阳性血清均购自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使用 IDEXX 牛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剂盒。
2、检测方法
布病抗体检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6—2002)操作 [3];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按照 ELISA 试剂盒说 明书操作。
3、检测结果 对 1 736 份血清进行布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奶牛群的布病抗体总阳性率为 11.12%;各奶牛场的 检出阳性率差异较大,其中青岛奶牛场检出的阳性 率最高。3 种检测方法中,RBPT 检出的阳性最多, 阳性检出率为 12.73%;ELISA 次之,阳性检出率为 11.75%;SAT最少,阳性检出率为11.12%(表2、表3)。
4、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 6 个奶牛场的布病抗体总阳性率为 11.12%。这与 2014 年岳瑞超等 [1] 从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两处奶牛场的抽样检测结 果(10.05%)相比偏高。原因可能是山东省属于国布病管理的一类地区,对奶畜原则上不免疫,而 调查的这 6 家奶牛场中有 5 家进行过免疫,导致抗体阳性率偏高。
近年来,我国奶牛交易量逐渐增加,布病阳 性率呈上升趋势。2009—2011 年周继章等 [4] 调查 全国部分省(区)动物布病流行情况,发现奶牛布 病阳性率为 7.5%;2011—2013 年王基隆等 [5] 调查布病的总阳性率为 18.58%;2014 年韦明等 [6] 调查 布病的总阳性率为 22.51%。以上数据说明,全国 部分省(区)的布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流行情况比较严重。若在奶牛交易过程中未进行严格检疫,再加上消毒不严,感染牛很容易将细菌带入牛场, 由此加大了布病感染与传播的风险。虽然未实施免疫奶牛场的布病抗体为阴性,但鉴于国内布病的疫情形势以及奶牛流通的加快,山东省的布病防控压力在逐步加大。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山东省不同地区奶牛场 之间的布病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这可能与疫苗免疫时间的长短有关。理论上讲,A19 疫苗免疫 6 个月后,大部分奶牛血清中的布病抗体效价应由 阳性变为阴性,个别奶牛由于个体差异可能不产生抗体或者抗体阳性持续数间长,甚至长达 2 年。青岛奶牛场仅免疫 2 个月,因此抗体阳性率高; 泰安 1 场和 3 场分别已免疫 6 个月或 7 个月,抗体水平下降,但阳性率仍受疫苗产生的抗体干扰;虽然菏泽奶牛场和枣庄奶牛场已分别免疫 1 年和 2 年,理论上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应该转阴,但由于个体差异,个别奶牛抗体效价仍是阳性。
目前,我国官方规定的布病检测方法为,先通过 RBPT 筛查,再以 SAT 对阳性样品进行确认。RBPT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适合用于样品初筛。虽然目前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较多,但没有任何一种血清学方法适合于所有个体或 群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在对个体进行筛查时,所有的方法都有局限性。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会因检测样本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7],因此 3 种方法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上述检测方法均无法区分免疫和感染, 因此免疫给布病的检测净化带来了极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