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速畜牧业转型升级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54
核心提示:“吃肉等过节”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而“肉盘子”的极大丰富则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2016年,全国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3亿吨,肉类、禽蛋、奶类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61.7公斤、22.4公斤、26.8公斤,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畜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13亿人口的肉蛋奶供应,不但吃得上,而且吃得好、吃得安全,是畜牧业的头等大事。畜牧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中间还连着产业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大以来,畜牧业创新发展理念,一

“吃肉等过节”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而“肉盘子”的极大丰富则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2016年,全国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3亿吨,肉类、禽蛋、奶类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61.7公斤、22.4公斤、26.8公斤,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畜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障13亿人口的肉蛋奶供应,不但吃得上,而且吃得好、吃得安全,是畜牧业的头等大事。畜牧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中间还连着产业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大以来,畜牧业创新发展理念,一手抓保供给、促增收,一手抓保环境、护生态,调整优化探索新路径,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唱响了一曲悠扬的绿色牧歌。

调优结构 调绿布局

“养多少?养什么?”畜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由谁来决定。“畜牧业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优化区域布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一语道破。

推进畜牧业结构性调整,生猪布局优化和发展草食畜牧业是重点。农业部组织编制了生猪和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生猪方面,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分类推进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协调发展。草食畜牧业方面,按照规划,北方牧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牛羊品种改良,提高生产效率。传统农区,养殖技术普及程度高,但部分地区养殖密度过大,重点是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粮食就地过腹转化,实现粮仓变肉库。农牧交错带,既有充裕的秸秆资源,又有一定的放牧条件,重点是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种养结合,带动半牧区牲畜繁育和农区架子牛羊育肥,促进牛羊产业发展。

促牛羊、稳生猪,有保有压、有减有增,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才能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的施行,倒逼畜牧业加快布局调整优化。农业部2015年底印发《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调减南方水网地区养殖总量1600万头,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

浙江土地资源仅占全国1.1%,却曾是养猪大省。由于区域布局不平衡,一些地区还曾存在“人猪争地、人猪争水”的矛盾。经济发达、资源紧缺的浙江率先谋动,重新布局畜牧业结构,按照环境承载率调控养殖量,对全省有畜禽养殖的85个县(市、区)重新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建设了一批“美丽猪场”。

按照“需减则减、宜调则调”的原则,生猪养殖布局调整稳步展开。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介绍,全国水网地区133个主产县禁养区内关闭或搬迁养殖场24659个,减少生猪存栏282万头。随着布局大调整,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推向纵深。畜禽养殖散户加速退出,养殖规模正持续扩大。2015年全国生猪养殖户减少500多万个,养猪户第一次降到4000万以内。目前,我国肉类结构中猪肉产量下降至62%,禽肉和牛羊肉等肉类产量增加,“一猪独大”局面逐步改变,畜产品供应日益多样化、多元化。

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主导 产业融合迈大步

传统的散养模式,“人畜同院”“畜禽混养”,生产设施落后,存在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在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2016年又启动兔、水禽和蜜蜂养殖标准化示范试点创建。以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着力点,通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方面,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畜产品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和市场供给等问题。

从分散养殖到科学规模养殖,一大批千头奶牛场、万头猪场、大型养殖园区应运而生。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先进的技术、经营服务管理理念与现代畜牧业深度融合,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碧草如海、牛羊成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标准化牛羊肉精深加工基地大庄园肉业产业示范园落户于此,产业链条涵盖了饲草种植、牛羊繁育养殖、品种改良、屠宰与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园区负责人说:“我们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年加工生产能力达10万吨,年产值近50亿元,将绿色优质的牛羊肉销往全国、送达海外。”

当前,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规模化生产成为主导。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6%,乳品企业20强市场占有量超过50%,32家百万吨级饲料企业的产量占比达到一半以上,畜牧业生产已经实现了由分散养殖为主向规模经营为主的重大转折,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畜禽生产率都在提高。

畜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农业中走在了前列,金华佳乐、美保龙、义乌华统这些超10亿的全产业链畜牧企业从一产出发,“接二连三”,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金华佳乐积极拓展美丽牧场旅游业,牧旅融合前景广阔。美保龙公司发展集饲料兽药、生物科技、种猪育种、牧场观光为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模式,产业化机制日趋完善。义乌华统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优势,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养殖企业和农户的奶牛、生猪、禽蛋产业蓬勃发展。

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种养结合实现生态循环

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对于养殖废弃物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思路一转,前景开阔。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成为养殖粪污的主要利用方向,各地探索出集成堆肥还田、有机肥加工、水肥一体化、栽培基质利用等模式,敲开新的财富之门。

在大型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沼气工程已成为标配。湖南鑫广安路口原种猪场建有大型沼气工程,可以给周边500户农民提供集中供气,配套建起年产4万吨有机肥的加工厂,除消纳自身种猪场的粪污外,还常年收集附近养猪场的猪粪,加工的有机肥每吨售价800元以上。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畜禽粪便作为天然肥料,具有很强的资源属性,可用来改善土壤结构、满足种植业需要,在衔接种植与养殖、维护农业生态良好运行以及生态修复、补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规模养殖场,对接果园、菜园、茶园,推进有机肥入园、水肥一体化等模式,让畜禽粪便就地就近还田,实现种养配套、农牧结合的循环发展。

湖州神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逐步摸索出“生猪-污水-沼肥-芦笋、蘑菇”的生态循环农业体。500多亩的农场几乎不存在水和废物污染。种植芦笋消耗了污水,种蘑菇是消耗了生猪粪和沼渣,现在蘑菇和芦笋成为两项主打产品,每年为养殖场带来200多万元收入,提升了综合收益。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到2020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

如今,农牧结合循环经济,正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美丽畜牧绿色发展,正成为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的重要图画。中国畜牧业正处在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的畜牧业势必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率先实现突破,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