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莱西市将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畜牧兽医工作的根本目标,以开展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不断强化防控体系建设,狠抓防控的关键环节,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保证了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畜产品产量连年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62.1万吨,增长12.6%。畜牧业总产值28.7亿元,增长18.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4%,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
一、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疫病防控手段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增强执法手段。根据青岛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加强基层站建设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基层动监站的硬件建设。为保证建设工作顺利进展,切实加强了对基层动监站建设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全面落实了配套资金。到目前,基层站建设已全面开始,将有效改善基层站的工作环境。2007年底,基层动监站的执法车辆已全部更新到位,基层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是搞好软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突出抓了对基层动监站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保证了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执法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基层动监站技术人员,在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还通过落实畜牧信息写作任务、开展科技联户活动、承担对防疫员和养殖户的培训任务等措施,使他们在执法工作中,做到了张口能说,说的得体,提笔能写,写的有水平。为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从莱西市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明确了村级防疫员的职责范围,严格了绩效考核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狠抓关键环节,落实防控措施,提高防控质量
一是实施无缝隙监管,提高监管质量。以基层动监站为主体,将全市村庄、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了分片包干,确保防疫监管责任落实到人,采取“两图、一册” (《基层动监站动物监管图》、《基层动监站动物监管网络图》、《畜禽饲养场监管记录册》)的管理模式。通过“两图、一册”,可以详细了解每一个动监站、每一名监管兽医所监管的区域、养殖场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动物调入、调出、免疫、用药及粪污、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等情况。为避免出现监管空白区域,根据养殖种类、数量及人员变化情况,及时将新建养殖场、养殖大户列入监管范围,做到了监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无缝隙监管。
二是搞好强制免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全面开展集中强制免疫。为提高免疫质量,一方面加强了疫苗的管理与使用。对规模养殖场、户的免疫,由基层动监站监管人员根据免疫时间、存栏规模,将疫苗送到养殖场、户,并监管其免疫注射过程,保证疫苗的合理使用,确保免疫质量。另一方面,认真落实了免疫“三到场”制度。规模养殖场(户)免疫时,镇包村干部、村包场(户)干部和村防疫员到场,全程跟踪进行免疫注射。省畜牧办公室、青岛市畜牧兽医局于春秋两季对莱西市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进行了检查,对莱西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强化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从当地实际出发,进一步转变执法工作作风,健全执法队伍,增强执法手段。加大了对全市规模化畜禽饲养场、屠宰厂、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超市的监管力度,实现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官方兽医监管率、畜禽产地检疫率、进出厂(点)屠宰畜禽及其产品检疫率、检出的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上市畜禽产品检疫证明持证率5个100%。
四是抓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2007年,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将莱西市列为首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县。为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工作中,他们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精心组织,健全工作体系,认真做好“六个保障”即: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队伍保障、技术保障。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由市畜牧局防疫科技术人员及时现场予以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个别问题,及时邀请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解决,使大多数基层操作人员能够掌握二维码动物标识的打挂和移动智能识读器的操作技术,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目前,已配备移动智能识读器94台,SIM卡94张,IC卡800张,开通了GPRS系统,上传信息3600条,对存栏猪、牛、羊等全部打挂二维码耳标。(莱西市畜牧局:孙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