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 沙洋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方针 , 一手抓产业发展 , 一手抓污染治理 , 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促进、双提升”。
一、坚持问题导向 , 聚焦养殖现状 , 切实增强治污的危机感
发展成效有目共睹。沙洋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 也是全省畜禽养殖大县 , 生猪、肉牛、蛋鸡出栏量连续多年稳居省市前列 , 现有规模养殖场1164家 , 各类标准化养殖模式1776栋。经过多年发展 , 畜牧业已成为活跃沙洋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 其中2016年 , 全县畜牧业产值32.86亿元 , 占农业总产值33.68%。
养殖短板有目共睹。前些年 , 由于统筹不够、规划无序、监管缺位 , 导致在饮用水源地、人口集居地随意养殖畜禽的现象比比皆是 , 加之建设审批不严格 , 养殖场设计不合理、建设标准低、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粗放等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 严重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排污现状有目共睹。部分养殖业主法制意识淡薄 , 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 环保设施配套率不到60% , 有的养殖场连最起码的粪污收集设施都没有 , 养殖污水污物肆意横流 , 长湖、西荆河等水质一度呈劣V类 , 全县35座中型、小(一)型水库多数被污染 , 汉江和江汉运河也存在被污染的隐患。
二、坚持民生为要 , 聚集污染整治 , 切实增强治污的责任感
全面压实整治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 , 成立县长任组长、分管环保工作的县委常委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各镇(区)党委书记和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 印发整治工作方案 , 细化工作职能 , 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包联 , 县、镇、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 , 并将责任状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 年底硬账硬结 , 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表模和个人奖惩挂钩。今年4月开展集中整治以来 , 县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14次 , 开展检查督办16次; 县畜牧兽医局按照行动如一、步调一致、标准一样、口径统一的要求 , 组建工作专班 , 全面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整治工作; 县环保、县国土、县规划等部门认真履职尽责 , 逐级压实了“事有专人 , 人有专责”的责任链条。
全力开展整治督导。秉承不漏一场、不漏一户、分类整治、整体提升的方针 , 县畜牧兽医局班子成员带队 , 对各规模场(户)的养殖区域、品种、粪污排放量等逐一登记造册 , 并根据法律法规要求 , 结合沙洋实际 , 向县政府提出了年内关停拆除养殖场20家、限期整改217家规模养殖场的整治方案。分批次组织各镇(区)分管领导和畜牧技术人员以及200个规模养殖户 , 到周边学习粪污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经验。遵循干部不懈怠、执法不手软、违法养殖不放过的 “三不”原则 , 畜牧部门科学出谋划策 , 主动协调沟通 , 注重部门衔接 , 积极配合各镇(区)按规定的时间节点 , 完成了关停禁养任务; 督促建立一场一策整治台账 , 一周一指导 , 半月一督办 , 一月一通报 , 加快了整改进程。截止10月底 , 全县已整改到位198家 , 完成率为91.2% , 预计12月底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全域提升整治质效。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 各地各单位密切协作、合力共为 , 污染问题明显遏制 , 养殖环境明显改善 , 治污工艺明显优化 , 已整治的规模养殖场环保设施配套率和日常运行率均达100%。坚持宜禁则禁、宜限则限、宜养则养的方针 , 在全市率先出台了《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制定了《沙洋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标准》 , 为发展畜禽养殖和污染整治提供了根本遵循。按照畜禽养殖示范创建“五化”要求 , 指导创建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生态循环示范场30个 , 新建异位发酵床64个 , 改造蛋鸡皮带传粪系统59家 , 建设生物有机肥场5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 加快了“百万只鸡”生态环保产业园项目的落地建设 , 提前规划了“百万头猪”生态环保产业园项目选址。
三、坚持绿色发展 , 聚集生态循环 , 切实增强治污的紧迫感
精心制定新计划。严格执行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三区域”规划 , 认真落实村级把关、镇级审批、县级许可“三要素” 审批责任 , 坚决实行环保设施与养殖场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 从严把好养殖建设关 , 及时制止养殖违建行为6起 , 从源头着力减少粪污产生量。制定了畜禽养殖“十三五”污染防治规划和2017—2020年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 严格污水污物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 切实做到不泄漏、不渗透、不违排、无污染 , 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 严防粪污外排。牢固树立“畜禽粪污是害、养殖粪肥是宝”的理念 , 以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方向 , 积极调结构、转方式、重转化 , 将粪肥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了72%左右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
真心探索新路径。引导736家专业养殖户新建沼气池、配套三级沉淀池等简易粪污处理设施设备 , 利用周边土地消纳能力 , 实现种养结合 , 积极打造场(户)自行消纳的“小循环”模式。支持5家有机肥厂和26个果蔬林木种植基地与217家规模养殖场户签订粪污处理协议 , 实现粪污定向收集和利用 , 构建基地对接的园区“中循环”格局。抢抓机遇 , 全力申报了2018年全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 力争以实施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为载体 , 以推行种养一体化、异位发酵床、有机肥利用、污水深度处理、大型沼气工程等五种资源化利用模式为路径 , 全面推进粪污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的全县“大循环”。
用心打造新样板。积极推行生态养殖 , 因地制宜、因畜制宜 , 分类指导建设了生猪异位发酵床、蛋鸡皮带传输、牛床一体化等生态养殖模式62栋 , 同比增长12.7%。着力推行绿色发展 , 立足绿色安全 , 减少农兽药使用 , 加快资源化利用 , 打造了五里庭园、李市光馨等2个大型水肥一体化资源化利用样板 , 带动发展绿色果蔬近千亩。大力推行循环利用 , 不断总结和推广了猪—沼—稻、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菇料还田等10种循环利用模式 , 打造了五里合力共创等19个多途径减量、广渠道减排、全方位减污的循环利用工程 , 年减排氨氮80余吨、COD4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