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延安宝塔区畜牧产业扶贫拔“穷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4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90
核心提示:(记者 刘志强 张晟源)岁暮天寒,脱贫攻坚的热潮仍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中奔涌。记者近日在延安市宝塔区采访了解到,该区在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的同时,还将产业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并在推进畜牧产业扶贫中创新思路和模式,让扶贫接“地气”,脱贫有“底气”。“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产业。我们把23个养殖专业村和家庭养殖作为精准扶贫和残疾人创业的主要措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也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拔掉穷根。”走在前往探访贫困养殖户的路上,虽是寒风凛冽,宝塔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刘志强 张晟源)岁暮天寒,脱贫攻坚的热潮仍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中奔涌。记者近日在延安市宝塔区采访了解到,该区在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的同时,还将产业和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并在推进畜牧产业扶贫中创新思路和模式,让扶贫接“地气”,脱贫有“底气”。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产业。我们把23个养殖专业村和家庭养殖作为精准扶贫和残疾人创业的主要措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也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拔掉穷根。”走在前往探访贫困养殖户的路上,虽是寒风凛冽,宝塔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周文亮依然热情高涨。宝塔区万花山乡曹家沟村是一个贫困村,该村有42户村民,之前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而现在,该村已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黑毛猪养殖村。

说起这种变化,曹家沟村村委会主任李莉心里有一本账,她告诉记者:“现在给我们的政策真的太好了,区畜牧局和乡政府跑项目、筹资金,帮助我们新建了高标准的养殖大棚,我们只承担建棚和购买母猪费用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村除了因残疾或年老无劳动能力的2户村民外,已有40户建起了养殖大棚。今年的收入也挺好,单养殖黑毛猪这一项,全村的收入粗略估计就有近400万元。现在各家各户都留了母猪,明年,能自繁自育了,收入会更好一些。”

走进曹家沟村养殖户彭玉强家中,他正在购买生猪价格保险。

曹家沟村养殖户彭玉强购买生猪价格保险曹家沟村养殖户彭玉强购买生猪价格保险

据周文亮局长介绍,为了有效有效化解养殖风险,稳定贫困户收益,区畜牧兽医局一直在积极研发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机制的创新。经过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今年,就在包括曹家沟村在内的部分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场试行了价格保险和疫病保险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价格保险是以市场“绝对价格”进行保险,而非“价格指数”,无需进行“猪粮比”换算,当第三方公布的月度平均价格低于合同约定价格时,养殖户无需报案且不需要提供各种资料,由系统自动触发理赔。很显然,宝塔区畜牧兽医局这个举措受到了养殖户们的认可,这个账,彭玉强算得很明白:“按合约,每头黑毛猪的保费是39.4元,担保的市场价格是每公斤20元,这个很公道了,最起码不会赔本,买了心里就踏实了。”

万花山乡楼塔村是宝塔区畜牧兽医局打造的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中之一,也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养殖产业全覆盖。当记者来到这里时,首先被该村养殖户院子里存放着的多则上万斤、少则数千斤的玉米所吸引。

周文亮局长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养殖模式创新的一种呈现,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发展‘猪-沼-果(蔬、草)-渔’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保证黑毛猪这个在陕北地区久负盛名的老品种饲喂精细饲料的同时,也完成了猪粪回收农田施肥等措施,确保了生猪养殖生态环保。”

宝塔区万花山乡楼塔村村委会主任李景玉向记者介绍自家黑毛猪养殖情况万花山乡畜牧站臧山虎和楼塔村村委会主任李景玉向记者介绍全村黑毛猪养殖情况

之后,记者还随同宝塔区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走访了青化砭王庄村养殖合作社、方桥村崔圪崂养猪协会以及位于枣园酸刺沟的延安海山珍禽养殖场,看到了该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扶贫的各种举措。此外,宝塔区畜牧兽医局还对1122户养殖贫困户落实了养殖技术服务队人员包抓制度,确保为养殖户和贫困户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服务。

现在,宝塔区有贫困村51个,在册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共有1727户4726人,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区建立畜牧产业的贫困户共1381户3931人,人均增收达到了2300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