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水产畜牧兽医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水产畜牧兽医工作,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实现了全区水产畜牧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良好
据部门统计,畜牧经济方面,预计我区肉类总产量416.71万吨,畜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4%。渔业经济方面,预计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75万吨,同比增长4%以上。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实际,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375万吨,能完成增长4%的年度目标任务,但受生猪生产形势整体下滑影响,肉类总产量416.71万吨,同比增长1.4%,很难完成增长1.8%的任务。
(二)畜牧和渔业工作亮点
1.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养殖。一是畜牧业方面。全面实施《广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工作方案》,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生态养殖建设和认证,建立生态养殖场政策激励机制。从2016开始将生态养殖工作纳入设区市和局机关本级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生态养殖工作扎实推进。二是渔业方面。全面开启稻渔生态养殖模式,将目标任务下达到各市,引导支出各市开展稻渔养殖模式。全年完成超过120万亩的稻渔养殖,为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新养殖废弃物处理模式,减少环境污染。一是畜牧业方面。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对全区规模养殖场进行“一场一策”调查摸底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区共有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料的中大型企业165家,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模式逐步形成。三年多来,在九洲江流域累计拆除养殖场1546家,清拆养殖栏舍49.61万平方米,减少生猪产能30万头,极大减少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2016-2017这两年落实项目资金4555万元,共扶持规模养殖企业79家,带动社会投资近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渔业方面。开展养殖废水治理,全年确定养殖废水治理项目2个,落实部门预算财政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
3.多措并举,推进发展草食畜牧业不断发展。我区编制了《“10+3”提升行动方案--广西肉牛肉羊产业提升行动方案》,通过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重点产业带建设。肉牛生产突出抓好桂西、桂中、桂北山区产业带,肉羊生产重点抓好以百色、河池、南宁、柳州、桂林和来宾为主的传统养殖区建设。截止2017年我区共创建农业部级肉牛肉羊奶牛标准化示范场20家,自治区级肉牛肉羊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9家。通过示范带动,积极引导农户走因地适宜规模养殖发展之路,逐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
4.立足优势产业,稳定肉食品、水产品供应。一是畜牧业方面。近年来全区主导规模化、现代化养殖,肉猪、肉鸡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以温氏集团为代表的广西肉鸡龙头企业在区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广西三黄鸡在市场上有较好的品牌效应,全年家禽累计出栏数预计约9亿只,禽肉产量152.52万吨;人均禽肉产量28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kg。生猪和家禽生产不仅完全满足了区内市场需求,还大量供应周边省市,成为我区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渔业方面。开展罗非鱼、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亲本保种、选育与培育,确定项目4个,落实财政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并且扶持建设草食性鱼类生态养殖和对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各1个,以示范点为引导,在全区完成罗非鱼、对虾和近江牡蛎等特色品种养殖面积90万亩、产量120万吨。成为我区重要的水产品供应品种。
(三)主要措施与工作成效
1.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养殖方兴未艾,有力助推畜牧业绿色发展。2016年12月,广西在全国率先并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出台了《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十三五”规划》,规划实施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共658家,其中五星场106家,四星场286家,三星场266家。预计今年年底,30%左右的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超2000家,将极大提升我区养殖总体水平。我区现代生态养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今年6月28日全国畜牧业现代化推进会上,农业部于康震副部长对广西的“微生物+高架网床”免冲水生态养殖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2.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处理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来,我区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工作部署,及时动员23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积极申报,经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和会商研究,向农业部推荐容县和博白县作为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并已获农业部批准,最终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总计7300万元;在6月份农业部评选认定的全国首批55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中,我区容县、陆川县榜上有名,为我区又争取了一张“绿色环保名片”。
3.饲料工业异军突起,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了新的发展。一是饲料生产能力扩张迅速。截止2017年上半年我区共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266家,预计全年全区商品饲料产量1250万吨,排名全国第四位,我区已跻身饲料大省行列。二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于2015年施行以来,我区饲料生产企业更加注重全过程抓管理,全流程抓质量控制,经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创建,目前已有宾阳通威、贵港海大、广西商大、绿色巨农等4家国家级《规范》示范企业,另有北海恒兴、宾阳恒兴、贵港漓源等家省级示范企业6家,这些企业,正引领全区饲料行业向规范化生产方向发展;饲料产品合格率连续几年保持较高的水平,2017年全区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预计平均99.78%,饲料产品主要检测指标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9%以上,商品饲料已连续十二年未检出违禁药物。
4.加大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2016-2017年,广西共年获得中央财政“粮改饲”项目扶持资金2177万元,通过“项目引导、辐射带动”引导模式,在项目引导带动下,养殖户肉牛肉羊养殖热情高涨,培育了来宾八百里公司秸秆生物饲料养牛、崇左大华公司甘蔗尾梢生物饲料养牛,合浦东园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农牧循环养牛等一批肉牛肉羊养殖示范企业。
5.现代畜禽种业持续发展,供种能力稳步提高。近年来,持续加大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力度。每年安排300多万元扶持了环江香猪、西林水牛、广西麻鸡、融水香鸭、德保矮马等14个保种场(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广西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能力。在种猪方面,目前有桂林美冠等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等5家国家级种猪育种场,每年向区内外提供优质种猪和猪精,保障了我区养猪业的供种基础;在家禽育种方面,我区已有11个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在全国居前列。
6.着力加强渔业生产工作。一是着力加强渔业生产工作。支持发展南珠产业,并配合修改完善《南珠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完善水产良种体系,支持良种场或苗种场建设和良种保种、选育与繁育。组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支持建设示范基地52个、示范面积1.2万多亩、推动全区发展总面积达120万亩,得到农业部高度肯定并作典型交流发言,以自治区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全区现场会,总结提炼推广三江“一季稻+再生稻+鱼”等“十大模式”。发展渔业生态养殖,支持养殖(育苗)废水处理示范基地、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生态养殖池、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示范基地等建设。发展休闲渔业,在全区扶持建设示范基地并组织开展示范基地创建等。组织实施罗非鱼产业提升行动,全区罗非鱼产量约33万吨,增长3%。支持建设特色水产品优势区。发展远洋渔业。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海水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二是加强渔业科技管理。积极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筹建稻田养鱼示范县院士工作基地1个、新组建广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1个(对虾)、续聘广西主席院士顾问团院士3人。促进成果推广和科技服务产业扶贫,助推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积极开展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下达水产畜牧技术标准制订任务25项,自治区发布实施技术标准12项。积极推进基层渔业科技能力建设,在全区79个县区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加强科技外事交流合作,赴斯里兰卡指导白沙参育苗及养殖工作,协助举办2017年发展中国家罗非鱼苗种选育及高产养殖培训班。三是稳步提升渔业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前三季度,自治区本级抽检水产品2100批,合格2094批,合格率99.71%;监督抽检不合格渔业产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100%。全年计划完成自治区本级抽检水产品任务3560批次。确保了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是落实强渔惠渔政策。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厅党组书记和厅长担任组长的“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国内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审计监督,提议自治区审计厅将国内渔业油价补助资金列入201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项审计计划,加强审计问题的整改和督查督办工作。
7.积极推动对外开放交流合作。据海关统计,2017年1-10月,广西水产品进出口总量4.35万吨,进出口总额2.42亿美元。一是精心组织团组出国交流访问,和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毛里塔尼亚等国开展交流访问。二是服务企业“走出去”,促进“一带一路”产业开放合作。广西海世通在文莱开展养殖项目合作建成投产,已投资800万元;广西祥和顺远洋捕捞在毛里塔尼亚远洋渔业综合开发项目,第一期完成投资5.5亿元;北海保通食品在越南芒街投资1.5亿元建设海鲜加工厂及冷涟物流基地等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三是筹备面向东盟科技交流研讨和技术培训。2017年中国东盟及南亚“一带一路”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与文莱、斯里兰卡水产养殖培训工作将于近期进行。四是努力促进桂台渔牧业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效益,桂台(北海)农渔业合作双创园项目于8月20日在合浦县2017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动工。
8.大力推动渔政工作发展。一是着力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组织实施新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和新珠江禁渔期制度。支持钦州市三娘湾海洋牧场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稳步推进白龙珍珠港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协助完成农业部、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在防城港市举办的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养护活动。二是着力抓好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组织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落实安全应急值守和预报预警。三是着力加强依法治渔。深入推进“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行动。积极参与北部湾、西沙、南沙海上联合监管。四是着力推进渔业设施装备和信息化建设。五是着力推进富渔共享,全力做好渔业油补政策落实工作,争取农业部支持开展南沙海域渔业涉外政策性保险。
9.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强化规划引导、开展春季行动、加强技术培训、打造脱贫样板、发展稻田种养、志愿服务行动等,全面完成脱贫责任目标。2017年年安排涉农项目资金5685万元到54个贫困县,确保完成了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签订的《脱贫攻坚责任书》中确保涉农项目资金50%以上投入贫困县的责任目标。
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我区畜禽养殖 “三高一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区畜牧业生产规模大但产能较为落后,存在比较严重的“三高一低”问题,所谓“三高一低”,指的是我区畜牧业存在成本高、风险高、污染高、效率低的问题,生产效率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成本方面,畜禽养殖的土地租金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饲料价格持续攀升,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是一个长期趋势。在环境方面,畜禽排泄物的处理能力仍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为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而在饲料中使用过量铜、锌等重金属及抗生素等,造成重金属与药物残留超标,威胁食品安全和水、土壤安全。
2.生猪生产恢复性增长,价格下跌效益下降。 据统计部门统计,前三季度生猪出栏790.35万头,增长3.0%;生猪存栏2261.57万头,增长3.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57.62万头,增长0.8%。生猪生产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上年养猪效益十分可观,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一些养猪企业纷纷扩大产能,扩大生产。在生产恢复性增长的同时,受市场消费疲软、饲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出现波动。
3.生态养殖发展进度有待提高。一是高效微生物尚未得到大批量生产,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微生物产品很多,但高效产品很少,微生物筛选工作滞后,高效微生物菌种尚未得到专门大批量生产,养殖场户获得高效微生物的渠道不多。二是地方重视不够,推进力度小。生态养殖涉及多个部门,虽然现在各地逐渐有了发展生态养殖的概念意识,但不少部门,甚至地方政府重视度还不够,推进力度小,进度缓慢。三是农牧脱节,缺乏生产使用有机肥的激励政策。农民已养成使用高效又省事的化肥来种植的习惯,粪肥的使用量很少,农牧脱节现象严重;四是缺乏专项资金。目前,使用微生物、建设高架床没有专项资金补助,高床建设前期投入巨大,没有适当补贴,很大程度影响养殖场主的积极性。
4.水域滩涂规划滞后制约渔业经济发展。一是各地区编制出台本辖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滞后,或推动落实不到位,造成无证发展渔业养殖现象存在。二是全区各地从污染环境角度出发,全面清除网箱养殖,但忽略了水产品有效供给和解决渔民生计等重大问题。
5.渔业生产面临多项外部因素困扰。一是临海工业发展不断挤占渔业养殖空间。二是周边国家围绕南海海洋权益争夺日趋激烈,涉外渔业事件时有发生,南海捕捞作业受到较大影响,涉外渔业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三是用地难贷款难等依然是制约养殖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罗非鱼产业对外依存度过高。欧美等国采取药残超标等技术壁垒,导致50%以上靠出口的罗非鱼产品国际订单价格下跌,罗非鱼产业规模大幅缩小。
6.渔政工作面临诸多影响因素。渔业资源养护能力依然不足。捕捞能力仍然远超渔业资源可承受能力,渔业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渔业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渔港建设滞后,港窄船多,渔船避风抗灾能力差,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渔政队伍建设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