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养猪、养鸡,人们或许会联想到粪尿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人们对畜牧业的传统养殖模式并不陌生,对其污染影响深恶痛绝,传统畜禽养殖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度成为棘手的社会问题。为了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畜禽养殖面源污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借着“263”专项行动这股东风,南通市围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快速度,努力把南通打造成“生态优先、治理当先、成效领先、全省率先”的生态循环农业引领区。
禁治并举,畜禽禁养不搞“一刀切”
南通是畜禽养殖大市,全市年饲养生猪680万头,家禽1.5亿羽,山羊500万只,主要畜禽饲养量稳居江苏省前三甲。肉蛋奶总产量超过100万吨,畜产品保供能力持续走强。2016年全市畜牧业产值159.1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南通地区地处江海平原,水网密集、河汊纵横,不少养殖场沿河而建,密集分布在河道沿岸,粪污也“零距离”排入水体,给全市水环境及沿线水源地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沉疴”须下猛药,也要讲究良方,不能一退了之,或一刀切除。“畜禽养殖污染非一日之寒”。南通市政府副市长赵闻斌认为,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理,彻底改变“住房现代化、养殖脏乱差”、“富裕一小家,污染一大家”的农村生产生活现状。在进与退的盘算中,在加和减的抉择下,南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衡量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坚持保供给与保生态相统一,优化畜牧业生态布局,重新调整划定畜禽禁养区。全市共划定禁养区1257个,面积235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9.8%。用了不到半年时间,禁养区养殖场实现了应关尽关,全市累计关停禁养区养殖场户703家。
“禁”的同时,着力在“治”上下功夫。南通市农业、环保、国土等部门统一标准,联合制定了《南通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要点》,重点把配套土地消纳和粪污处理设施作为主要参考,生态治理规模养殖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好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一场一策定方案,因地制宜抓治理。
“谢谢、谢谢,谢谢你们的悉心指导!”如东县马塘镇芳泉村养殖户老徐面对上门指导农业技术人员连声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老徐原先是镇上畜禽粪污重点治理对象,时常有猪粪偷排入河的行为。“263”专项行动后,当地农业干部与其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结对,“一场一策”为他量身定制污染治理方案,在老徐家中的污染治理方案档案上,养殖场存栏量、蓄粪池、配套设施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治理现状、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也都明确标示。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今年3月份老徐新建了150平方米的异位发酵床,“有了这个发酵床,再也不用为处理猪粪发愁了,而且没有臭味,周围老百姓都愿意来我家串门了。”老徐一边介绍,一边简单操动按钮演示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的便捷。
据南通市农委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按照“一场一策”原则,分重点、分区域、分阶段有序推进规模养殖场治理改造,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整村治理养殖重点村37个;累计治理改造规模养殖场1708家,规模养殖场治理核查认定率到67.8%。
生态循环,让肥水流进农家田
养殖场的沼液去哪儿,是农业水环境治理的难题之一,而沼液利用的关键是养殖场与种植主体无缝对接。
走进如皋市新时家庭农场,猪舍整齐划一,在猪舍周边,200多亩的智能温室大棚全部种上了葡萄、油桃、大枣等水果。“现在养猪,跟以前可大不一样!”新时农场负责人周学良说,刚开始养猪的时候,并没有规划配套设施农业,但是按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要求,我们立马就流转土地,配套消纳畜禽粪便,使养殖所弃变成种植所用,把猪场打造成生态农庄。从2014年到现在,该养殖场已累计使用沼液近2万吨,不仅产量提升10%,瓜果的品质也有提升,售价比以往提高近5%,粗略一算,每年每亩就能增收300多元。
南通市农委主任助理张庆国介绍,早在2013年,南通市就出台《关于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利用工作的意见》(通政办发〔2013〕205号),要求存栏家禽1万羽以上、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均须配套建设或与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种植业建立利用协议,推进种养协调发展。而今,全市大型规模养殖场均建立或落实了相应的种植园区,形成了“畜-沼-农(果、菜)”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
在如皋市搬经镇万全村,农机手老袁正开着运粪车将养殖户收集池存不下的畜禽粪便转移到田间地头的调节池里。老袁开了大半辈子的拖拉机,帮人耕地,帮人拉货。不过现如今,他天天要干的活儿就是拖粪。2014年,如皋市政府在该村试点“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的畜禽粪便综合处理模式。眼下,万全村建立了专业的服务组织,配备了4名农机手、4辆运粪车、4台抽水泵,为村里难以自行处理畜禽粪便的养殖场户服务。在一个从外部只能看到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圆形水泥盖,边侧留着一个取水口的水泥浇筑的调节池前,老袁说:“你别看它其貌不扬,肚子里可大有乾坤。”圆形水泥盖下,是一个容积足足有50立方米的水泥浇筑的大池,只要通上管子和抽水泵,不管是水稻田还是花生田、蚕豆田,增肥全靠它。“像这样的田间调节池,我们全市有1475个,覆盖农田面积达到18.6万亩。”如皋市农委副主任耿超说,通过大田循环利用,让养殖肥水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农家田。
沼气发电,综合利用粪污变能源
“以前天天盼着村里的赛天蓬猪场被搬走,没想到,现在日常生活却离不开它了。”说这话的时候,如皋市吴窑镇沈徐村的沈良芳正拧开燃气灶的开关。不到5分钟,她端出几杯热气腾腾的茶水,乐呵呵地告诉我们,泡茶的开水就是用养殖场提供的沼气烧的。
“老百姓的眼睛就是监测器。”在一旁的赛天蓬猪场老板陈建坦言,多年来,村民因养殖排污对猪场多有怨言,猪场大门经常被村民锁住,最多的一次锁了10把大锁。如今,老百姓的“心锁”已经打开,怒气也变成了盛赞。而这把开锁的“钥匙”,就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经过多次整改,赛天蓬猪场已成为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养殖粪污经处理后变成了宝贝——村民地中的有机肥,家中的沼气。
走近海门市圣杰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片郁郁葱葱。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是养猪场,更没有传统猪场的臭气熏天、环境糟糕的情况,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猪场”的认知和印象。公司负责人唐圣民坦言,猪场年出栏生猪2万头,原先猪粪都是露天堆放的,臭气熏天,周边村民怨声载道,一度名声狼藉。在市、县农业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2015年自筹资金150多万元,建造了3万立方米气囊式沼气发酵池,成为全省首家畜禽养殖沼气发电并网企业。现在,猪场每天发电15个小时以上,每月节省电费支出3万多元,每月多余电量可上网2万多千瓦时。“自打采用沼气发电后,养殖场周边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再也不需要为粪污治理而犯愁了。”老唐欣喜地说。
沼气发电并网运行,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为推进这项工作开展,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通市农委牵头发改、供电等部门做了大量的调研、咨询、协调和推进工作,硬是将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创造性地开展起来,并大有成效。“既达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又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料,减少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还为国家增加了能源供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于国于民于生态,都十分有利。”南通市农委主任朱进华说。目前,全市建有畜禽沼气利用工程579处,其中特大型沼气工程1处、大型沼气工程37处、中型沼气工程141处、小型沼气工程400处。全市建成沼气发电并网项目70个,总装机容量达6080千瓦。今年8月份,畜禽养殖沼气发电并网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集中处理,巧解畜禽养殖难题
在如皋市利民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一头头病死猪被传送带送到高温水解罐中,经过高温、高压、消毒、烘干、压榨脱脂等环节,变成了工业用油和生物有机肥原料。
南通是生猪养殖大市,年饲养量达到600多万头,按5%-10%的正常死亡率计算,每年生猪死亡量有60多万头。这么多病死猪如若处理不当,被养殖者随意抛弃,或被不法商贩“改头换面”之后送上消费者餐桌,不但会有发生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风险,给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影响,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作为农业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试点整体推进市,南通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创新,开拓思路,在全国较早实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处理中心3个,病死动物收集点63个,并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户申报、站受理、镇集中、场处理、所监管、市补助”的“六步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南通模式”,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肯定。
“养了10多年猪,现在终于看不到病死猪随意抛掷在河道、路边和沟塘里,村里环境也好了很多。”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原池村的张贤妹笑着说,每天只要拨通电话,就有专人专车来运送病死猪,不仅处理方式更加安全,政府还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每处理一头病死猪,养殖户能获得60元左右的补贴。”如皋市农林水利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魏国才介绍,养殖户只需带上身份证和一折通登记,钱就可以直接打到他们的一折通账户上。
在有效解决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南通及时借鉴、移植成功经验,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积极推进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14个集中式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日处理畜禽粪污900吨,服务全市300个行政村的畜禽养殖户。
每隔一段时间,如东县马塘镇的村里就会出现几辆粪便收集车,将养殖户存储的粪便收走。“完全不要我们操心,时间到了车子就来,我们再也不用为如何处理这些畜禽粪便而头疼了。”有养殖户这样说。
2015年底,南通市农委率先在如东县马塘镇进行试点,在畜禽养殖密度较大的马南村,由政府投资近6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0亩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实现畜禽粪便区域化收集处置。该中心组建了畜禽粪污专业收集队伍,配备12辆收集车,覆盖半径达15公里,可有效处理周边11个村的非规模化养殖户约8万头生猪的粪便。自从这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投入运行后,村里的畜禽粪便露天堆放、畜禽废水直接排入沟河的现象便基本消失。“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最大的好处是,河水变清了,空气新鲜了,乡村美丽了。”如东县马塘镇马南村一组村民徐正祥道出了全县50万农村居民的心声。
“养殖业不是必然带来污染的。”南通市农委主任朱进华表示,只要实现种养平衡,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南通养殖业必将迸发出新的蓬勃活力。经过多年努力,南通现已基本实现产业布局生态优化、资源利用循环高效、生产清洁产品优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目标,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多项数据全省领先:南通先后申报获批准为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创建了2个国家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1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建成了27家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86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