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牛产业牛气十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93
核心提示:隆冬时节,崇信县北塬上,一车车由牛粪加工处理成的有机肥正源源不断地运到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给苹果树施肥、修剪,果园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告诉记者,有了这些有机肥的助力,明年的苹果产量会更高。北塬上除了成片的果树外,还建有一个个标准化育肥牛养殖小区。走进黄寨镇白新庄村永盛肉牛养殖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牛舍和一头头育肥牛。这个占地50亩的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有10座双面养畜暖棚,目前饲养肉牛243头。养殖小区的一个角落里,堆满了等待加工处理的污染源牛粪。崇信县恒盛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隆冬时节,崇信县北塬上,一车车由牛粪加工处理成的有机肥正源源不断地运到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着给苹果树施肥、修剪,果园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告诉记者,有了这些有机肥的助力,明年的苹果产量会更高。

北塬上除了成片的果树外,还建有一个个标准化育肥牛养殖小区。走进黄寨镇白新庄村永盛肉牛养殖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牛舍和一头头育肥牛。这个占地50亩的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有10座双面养畜暖棚,目前饲养肉牛243头。养殖小区的一个角落里,堆满了等待加工处理的污染源牛粪。

崇信县恒盛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陇东宝有机肥厂负责人张亚东介绍,白新庄永盛肉牛养殖小区采取“分户购牛、分户养殖、分户贮草、统一管理”的模式经营管理。由合作社组织农户赴张掖、武威、宝鸡等地购进红牛、西门塔尔等,并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衔接金融部门协调各类贷款270万元。为降低饲养成本,合作社还引导农户承包土地,种植全膜玉米1500亩。

目前,合作社带动白新庄村发展养殖大户60户,全村牛饲养量达到1600头,人均养殖收入达到2170元。“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家里养的牛已达26头。现在养牛利润稳定,一头牛的收入在2000元以上。” 白新庄村村民张垠劳说,现在养牛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白新庄永盛肉牛养殖小区旁边就是陇东宝有机肥厂,养殖小区产生的污染源牛粪,在这里通过处理被加工生产成有机肥。“厂里年生产有机肥2万吨,主要销售给崇信、灵台等地的种植大户。”张亚东说。

“合作社+养殖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技术欠缺、资金不足、饲养成本过高和粪便污染的问题。现在,崇信县已建成有机肥加工企业3家,形成了 “玉米种植、秸秆转化、肉牛养殖、牛粪加工、还田增收”的循环产业链,构建了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今年,崇信县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列支500万元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基础母牛保护、肉牛繁育、规模养殖、品种改良等项目。对建档立卡贫困养牛户,基础母牛按照“每产犊1头补助400元”的标准,鼓励贫困户利用废旧庄基进行圈舍改造,发展舍饲养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或改建圈棚养殖肉牛3头以上的,每座牛棚补助1万元。

立足全县牛产业发展瓶颈,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崇信县挂牌成立了红牛产业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立“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牛产业,使其早日脱贫致富。截至10月底,扶持建成了柏树镇党洼等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4个,建成锦屏镇文家咀等贫困村养殖场(小区)7处,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0.13万头,出栏4.45万头。初步预计,今年崇信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31亿元,其中牛产业总产值达到2.15亿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