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约14亿人,年末生猪存栏量约5亿头。我们看每头猪长的都差不多,其实不然。
家住北京周边的养猪专业户老张发现,随着自己养殖生猪头数增多,自己想要清晰的分辨出每头猪变得越来越困难。可是,为了了解每头猪的状态,他又必须得认清每一头猪,这样才能做到精准化处理。
在“人脸识别”领域,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在杭州肯德基体验店推出了“刷脸支付”服务;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业实现ATM刷脸取款。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降维使用,“猪脸识别”要想通过深度学习实现对每张猪脸的精准识别,从技术上并不难做到。
“人看人已经很困难了,识别猪则难上加难,人工智能看猪却有极大的优势。”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主任杨强指出。
“猪脸识别,采用迁移学习算法,只需要一张的训练图片,就能够把猪进行对比,而且不需要重复建模,耗时极短,资源需求非常小,精度可以达到99.8%。”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赛参赛者,香港大学商学院研一学生麻昊博指出。近日他的团队“进击的巨猪”试图将“猪脸识别”技术运用在死猪无害化处理产业链上,以扭转生猪养殖保险行业亏钱的现状,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猪脸识别”技术并非纸上谈兵。翔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已经将“猪脸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中。验证确认每一头猪是否投保,识猪可根据猪脸不同角度进行信息采集,提高信息精准度。同时该公司还拥有快速采集猪信息专利,通过将猪驱赶过一个特定的人造桥走廊,可实现日均采集近万头猪信息,实现了自动识猪。
6毛钱识别一头猪 成本大大降低
虽然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死猪不怕开水烫”。不过“猪脸识别”给死猪拍照,可以极大降低死猪无害化处理产业链中保险理赔的成本。
根据国务院要求,2020年前要完成对于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整体体系建设,这是我国农业布局的重点项目。而保险又是推进无害化处理的唯一有效抓手,因为农户只有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时候,才能拿到保险的理赔。
不过,尽管近几年整体保单额度在不断的发展,但是这个行业仍在亏钱。2016年,在国家给80%补贴的基础上,中国农业保险依然累计亏损了16亿。
麻昊博分析生猪保险成本发现,除了理赔成本之外,出险成本占到了30%-40%,过高的出险成本,不利于保险的推动。
而出现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出行成本高昂。中国农户分散,饲养生猪主要以中小养殖户居多,地区偏远,交通不便利。以高州市为例,这是国家第一批的重点无害化处理的试点基地,出险成本达到了6块钱每头猪,实际上一头猪只赚20块钱的保费,占30%。
麻昊博指出,利用了猪脸识别技术,把传统的需要人为到线下识别死猪的出险理赔的方式移到了线上来,去掉人为出险的高额成本。
原来养殖户发现死猪,发一个需求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同步把信息给无害化处理厂,这个时候会派一个勘察员去现场勘察项目。等待勘察员进行认定之后,还要等着无害化处理厂的回收员把猪无害化回收了,才能确认死猪可以理赔,耗时耗力。
新的流程,基于猪脸识别,养殖户只需要拍个照片,这个照片自动传到保险公司和无害化处理中心,只需要无害化处理中心的人过去把猪回收即可。在处理之前,系统再自动照死猪照片,实现匹配,保险公司就知道这个猪已经被处理掉了。
农户拍了死猪照片,生成,发送,无害化处理厂可以挨家挨户的把死猪进行回收,在传送带上拍照,就知道这个东西已经被回收了,保险公司确认已经被无害化了处理之后,就可以走整个保险流程,保险公司也可以查理赔清单。
通过技术服务商的身份打入这个系统,给保险公司卖这个技术。原来6块钱识别一头猪,现在6毛钱辨别一头猪。麻昊博说。
这可能动了无害化处理厂的蛋糕
但“猪脸识别”新技术的推行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炜指出,生猪行业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典型代表,这是非常复杂的商业环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目前,国家要求2020年之前完善无害化处理的建设,超过50万头猪的地区必须要有大型集中的无害化处理厂。无害化处理中心会接受无害化处理,是因为每处理一头猪有80块钱的政府补贴。
按相关规定,对规模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补助是,每一头病死猪中央财政补助60元,地方财政补助20元,合计80元。
以东部生猪养殖大省浙江为例,浙江省农业厅、江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规定规模猪场养殖环节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按每头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由规模化猪场自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补助经费给规模化养殖场。对实行集中式处理模式的,补助经费拨付给无害化处理运营单位用于收集、处理等。
“猪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相当于剥削了处理厂一部分的利益,因为如果没有精确的识别判断,处理厂可以多报一些猪上去,多赚一些钱,所以可能动了无害化处理厂的蛋糕。
不过麻昊博认为,国家给予大型集中的无害化处理厂的补贴在厂子建成后补贴终有一日会停止。停了之后,这个行业还需要新技术结合各方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