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肉价稳定关系肉类供需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0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8
    日前,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邓富江指出,今年的猪肉价格稳定攸关肉类供需安全,肉类食品正处在关键的结构调整时期。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第一季度猪肉供应会多起来,甚至会多得超过往年的供需量,理由是政府已经在去年7、8月份开始对生猪养殖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和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同时,生猪
市场的价格刺激着养猪补栏和增量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合力下,生猪的养殖量会多一些,起码集约性、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会明显扩大生产容量。

    但也有观点认为,生猪养殖虽然多起来,但市场上猪肉供应量不会超过往年,可能仍是一种趋紧的状态。理由是尽管有政策和价格的吸引,但是没有出现群养之势,2/3的农户已经放弃养猪,3/4的农村强劳动力已经外出打工;国家对企业规模化养殖场优惠政策倾斜不突出,集约性的养殖虽在扩容,但短期内并不能填补养殖总量的完成;再加之疫病阴影并没有得到消解,农民对养殖业的投资还在观望徘徊中。业内的一份调查反映,已养户会继续养,未养户仍然未养,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农村改造较快的地区是这样,甚至过去主产区也是如此。

    1月2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也表示,目前,内地生猪价格仍呈上涨趋势,货源短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春节将近,保供形势依然严峻。商务部已制定了应对灾害天气、保障节日市场供应的专项预案,但是,受饲料、运输、人工成本推动和饲养周期、季节消费及雨雪天气等因素影响,预计节日期间猪肉、食用油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中国肉类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份至今,猪及猪肉价格再度出现新的高位爬升,毛猪收购价在江苏达到16.3元/公斤,山东15.6/公斤,四川、河南、贵州、江西等地也在16元左右,比去年8月份全国最高时的平均价格高出14.8%。

    “从目前几组数据看,也透视出生猪生产恢复是缓慢的。从市场供求关系上也说明货源供需量并未明显缓解。”邓富江认为,价格推高对生猪生产显然有利,对农民增收有利,但同时也对市场消费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这一判断说猪肉市场应该不会出现断供断档。在利好的条件下,纵观生猪生产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近期达到理想状态仍有不小的困难。

    据中国肉类协会的数字,中国城市人口每年增长1500万~2000万,其消费的肉类比农村人多2~3倍。以猪肉生产为例,中国生产1公斤猪肉需要2.3公斤谷物,那么每年出栏生猪6亿头,需要谷物1.242亿吨。在需求增长的同时,世界一些国家发展生化燃料的措施又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这对饲料行业构成了威胁,相应对养殖业也形成威胁。

    “基于农民在市场支配的原则下自由种植、自由养殖、自由购销,相对效益比有力地指导着其选择行为,所以农民会自愿改种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自愿继续养殖经济效益较快、较高的畜禽品种,粮食供应关系和肉类供求关系失去平衡只是一种短期行为。”邓富江说,“我国通过频繁的政策干预和经济补贴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以此期望肉类价格稳定。假如没有这些措施,或者这些措施适度性缺乏,其后果将是严重的。”他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逐步取消对进口大豆的限制,在国际比价和品质比较中,几年里,中国迅速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大于自产量,价格受控于外,迫使下游加工的国内企业快速退出竞争市场。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日渐减少,农民日渐富裕,已经不适应和不满足小规模或庭院型养殖业方式,在一些沿海加工业为主地区甚至到了比较尖锐的程度。业内一位专家认为,这必然导致要么放弃家庭畜牧养殖业,外出务工,要么专业性联营,规模化生产,这是经济的选择,也是市场的选择。展望未来,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预期,我国的目标可在诸如大米和小麦等谷物方面保持自给自足,同时还需进口更多的饲料粮,很快就会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以弥补国内供应的缺口,到时候,畜牧业养殖,尤其是以生猪为主的养殖,必然要作出结构性再调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