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之后,香港冰鲜鸡这种新式的售鸡方法虽然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买鸡文化,但为了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人们亦渐渐习惯过来,而中央屠宰的冰鲜鸡亦日渐盛行。
自从一九九七年禽流感疫情大爆发之后,香港人的食鸡文化逐渐出现了变化。
今天在街市仍然可以买到活鸡,但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已经不像以往般可以用手去触摸才决定购买哪一隻,而是由鸡贩一切代劳,确保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到活鸡,以杜绝潜在病毒传播。
这种新式的售鸡方法虽然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买鸡文化,但为了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人们亦渐渐习惯过来,而中央屠宰的冰鲜鸡亦日渐盛行。
回想以前,人们对鸡隻的买卖不一定在街市进行,有饲养鸡隻的人家会用以竹篾编织的鸡笼,将鸡隻带到墟市出售。而购买的市民在选购时一般会有两个指定动作,其一是用手捉起鸡隻,以感受重量是否合意,另一是用口吹鸡的尾部。此举的目的是要透过鸡隻的肛门大小以确定牠是否曾经产过蛋,因为传统智慧告知,产过蛋的鸡就并非“云英鸡”,脂肪较多及肉质不够嫩滑。
在六十年代,鸡贩以竹笼在街头售卖鸡隻
更有甚者,有些人家为了保证鸡隻健康,会向鸡贩购买刚孵化的小鸡回家饲养。在六十年代,这样的小鸡售价只是一元一隻,小孩子在家中会将之当作宠物。经过几个月之后,鸡长大了,妈妈说要将之宰掉的时候,小孩都捨不得将之吃下肚里,妈妈往往要经过一番解说才能成事呢!
到了七十年代,当时要管理街市秩序,在各区广建由市政局管理的街市,而鸡贩亦需要在街市内的摊档内经营,并规定档主每日都要进行清洁。
在售卖过程中,档主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包括除毛、屠宰等,消费者选定了鸡并付款之后,档主会提供一个写有号码的竹牌,并说明到取时间,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按时取走已经屠宰的鸡。这个过程一般需时一至两句钟,视乎当日鸡贩的繁忙程度而定,假如碰上大时大节,还可能要等上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