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2014年开始出台禁养政策,农村养殖业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各地禁养区已达到4.9万个,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累计达21.3万个。
禁养政策原本的出发点是农村生态保护,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却演变成暴力驱逐养殖户,让创业农民雪上加霜。
而在2018年,养殖户面临的挑战还有环保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国内市场美国农产品越来越多)。
对于养殖户来说,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出重围,就必须看准整体趋势。
一
随着散户的生产空间变小,巨头养殖企业的优势会进一步突显。养殖企业在人力、物力、技术,以及抗风险方面的优势,都是散户无可比拟的,而且由于生态、环保各方面达标,国家还会重点补贴符合政策方向的农企,进一步拉开与中小养殖场的差距。
二
在农企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散户想要在养殖业分一杯羹,走合作社路线几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成立合作社利于资源整合,打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还方便与龙头企业合作,统一购苗、供料、防疫,节约大量成本;同时也便于申请国家补贴。
三
除了上面两条路线之外,还有一些养殖者会在未来脱颖而出,尽管他们的经营规模不一定大,但要么在生态养殖方面特别有心得,要么在特种养殖方面有核心竞争力。
因为未来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越来越注重生态健康,以及消费精细化、特色化,而且国家对这两方面也是重点补贴的,比如“一县一特”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