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禽流感防疫思维早已从应变(React)改为预防(Prevent),借由良好的源头管理,大幅减少家禽销毁量。2003年后,鲜见香港养鸡场爆发禽流感疫情,可归因于政府的严密管控,以及香港家禽业者不断革新饲养设备及模式。
香港市面上有9成食物来自进口,但就现宰鸡来说,几乎都是来自本地的养鸡场。即便香港政府没有禁止中国活鸡进口,但中国的禽流感疫情肆虐,香港边境检疫之严格,让不少中国活鸡供应商须打道回府,自2016年初,暂无中国活鸡供应至香港。香港本地家禽业者同样受到港府的管制,然而2003年后,鲜见本地养鸡场爆发禽流感的疫情,这归因政府源头管理妥善,而本地家禽业者不断革新饲养设备及模式,亦应记一功。
香港家禽销毁量20年来大幅下降 鸡农重建养鸡场杜绝禽流感
根据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简称「渔护署」)的资料显示,香港的家禽扑杀数从1997年154万,减少至2008年10.6万,至2016年仅约6000隻,而且20年来,大概相隔数年才有需要作预防性销毁行动,证明香港防疫政策成效显著。反观台湾,目前在动植物防检局的官方网站上,可追溯的家禽扑杀数据为2015年,当时政府销毁约543万隻,虽然2016年情况扑杀隻数大幅下降,但2017年回升至约171.3万隻,至2018年2月18日,已有41个鸡场确诊、扑杀约30.6万隻,显示台湾现时的防疫措施仍有待改善,安全性明显不足。
香港理工大学食物安全及研究科技中心谈兆麟教授表示,因为禽流感病毒在鸭和鹅身上不会致死,即使感染也难以发现,为了有效管控疫情,香港已无饲养水禽的农场。又因为现宰鸡饮食文化,因此还是保留当地养鸡场,至今香港仅剩29座养鸡场,目前全港的总饲养限额为130万隻。 香港康力农场创办人郭铭祥是当地家禽业界的权威,曾与香港大学合作研发新的鸡隻品种。他从1989年开始经营养鸡场,曾于1997、2002年经历2次禽流感疫情,当时渔护署上门扑杀数以万计的鸡隻。问及香港的防疫之道,他解释说,2003年是重要的转折点,当年政府推出多项防疫措施及牌照条件,包括要求养鸡场採用非木质建筑材料,避免木头腐朽而藏污纳垢,以便环境清洁,另外要安装与外部环境隔绝之「防雀网」,网格间隙面积不得大于6分(约2平方厘米),防止鸡隻与野鸟、候鸟接触;更重要的是,政府不再允许从养鸡场直接运送鸡隻到各地方市集,必须先运送至长沙湾临时家禽批发市场,再从批发市场运送到地方市集。各段运输过程所使用的鸡笼都必须经过消毒,鸡隻运送到批发市场时,将被移送到市场的鸡笼中,运鸡车和批发市场的鸡笼,两者不可混用。
香港的禽流感防疫思维早已从应变(React)改为预防(Prevent),借由良好的源头管理,大幅减少家禽销毁量。2003年后,鲜见香港养鸡场爆发禽流感疫情,可归因于政府的严密管控,以及香港家禽业者不断革新饲养设备及模式。
郭铭祥回忆自己的养鸡场过去受到禽流感袭击的情形。「1997年2间爆发禽流感的养鸡场,正是供应鸡苗给我的养鸡场,」他续道:「他们(供应鸡苗给郭铭祥的养鸡场)在元朗的大型市场买了一些鸡隻,打算作配种之用,可是拿回养鸡场以后,鸡隻受到感染陆续死亡,用药物控制病情无效,3000多隻母鸡全部病亡。渔护署派人抽取样本检查仍找不到病因,便送到美国化验,最后发现是H5N1。」郭铭祥的养鸡场于2002年,再发生禽流感疫情,鸡隻大量死亡,适逢2003年政府订定一系列农场生物保安规条,他下定决心重建养鸡场。康力农场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乃经过郭铭祥多年来的实践与改良。他表示,鸡舍都是自行设计,除了需符合政府的卫生规范,还要考虑通风及恒温系统。
郭铭祥在养鸡场加装不少抽风扇,鸡舍设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摄于香港康力农场)
温差太大、通风不良容易使鸡隻生病 环境管控实为防疫关键
郭铭祥指出,鸡隻长出羽毛便能抵御寒冷,可是温差过大会降低其免疫力。为此,他为每个鸡舍建立起完善的保暖系统,铺设水管到鸡舍内部,室温降低时,马上供应热水到各鸡舍裡,热水管佈设在地下或鸡笼底部;若天气炎热则开启风扇、抽气扇帮助散热,维持室温恒定。「鸡隻最怕被风吹到,」郭铭祥补充道:「所以晚上要把风扇和抽气扇关掉,不然牠们会生病。」
康力农场的鸡舍有完善的保暖系统,室温降低时,马上供应热水到各鸡舍裡,热水管佈设在地下或鸡笼底部(摄于香港康力农场)
良好的通风设计亦是康力农场改良的一大重点。郭铭祥认为,鸡隻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受感染的机率较高,因此,他多次改良鸡舍的设计,加装抽气扇,务求鸡舍通风畅顺。他表示,现在鸡舍採用金字塔式设计,考虑到政府规定养鸡场有建筑高度限制,每间鸡舍两边的鸡笼只有5至6层,并呈梯级形状,如此一来,上层鸡粪或鸡毛便不会掉在下层的鸡笼裡,方便清洁,保持环境卫生。
郭铭祥採用金字塔式的鸡舍设计,每间鸡舍两边的鸡笼只有5至6层,并呈梯级形状。(摄于香港康力农场)
郭铭祥表示,自己曾考虑过台湾水帘式的鸡舍设计,但最后决定不採用,因为鸡种有差异,他饲养的鸡隻与台湾白肉鸡成长週期仅35天不同,康力农场所养的嘉美鸡成长期为90天,期间会换毛,掉下来的鸡毛容易造成堵塞问题,需要经常清洁,且鸡隻成长週期长,採水帘式饲养法的话,轮转率低,香港寸土寸金、并不适合。
由于鸡隻饲养期较长,郭铭祥将鸡隻分为小(0至4週)、中(4至8週)、大(8至13週),以不同批次区别,分区管理。「就饲养密度而言,小鸡约1平方米50隻,1个鸡笼有50至60隻;中鸡约1平方米20隻,1个鸡笼有8至10隻;大鸡约1平方米15隻,1个鸡笼仅2隻。」郭铭祥指出,目前的饲养密度既不过份拥挤,又能符合经济效益。但若为了通风,为什麽大鸡不单独饲养、而需要有「室友」呢?郭铭祥笑著说:「鸡像小孩子抢吃一样,具有竞争心理,2隻共处一笼,跟单独1隻相比,反而食量增加、重量也增加」。
郭铭祥以不同批次区别管理鸡隻,大鸡的饲养密度约1平方米15隻,1个鸡笼仅2隻。(摄于香港康力农场)
扑杀仍属消极作为 源头管理造就世界级防疫之城
郭铭祥也说明,渔护署于2003年推行强制性禽流感疫苗注射计划,养鸡场的鸡隻会分别在出生后7至10天、30天接种指定禽流感疫苗,渔护署人员会在60天检测鸡隻的抗体滴度,未达满意水平的鸡隻一律不得出售。此外,所有从养鸡场运送到长沙湾临时家禽批发市场的鸡隻批次,必须附有一份由渔护署签发的《提领鸡笼纸》,确保鸡隻品质安全无虞。
但郭铭祥认为,疫苗纯属保险性质,重点是做好养鸡场的环境管理,让鸡隻能健康成长,有足够的免疫力抵抗疾病。他以2003年为例,当时附近农场验出有H5病毒,但在他的养鸡场裡,只有一间未经改装的鸡舍出现鸡隻感染情况,旁边两间经重建鸡舍则无问题,在全面改装之后,他的养鸡场再未发生过禽流感疫情。
目前台湾对禽流感防疫以扑杀为主要手段,动植物防检局施泰华副局长指出,台湾家禽业者若主动通报疫情,政府进行扑杀行动后,可获得鸡隻原价5成的赔偿,如果业者事前购买保险,赔偿金额更提高至原价的8成。论及台湾的扑杀保险制,郭铭祥表示,香港没有这种民间保险制度,但只要有扑杀,政府会对每隻鸡补偿30元港币(相较于一隻鸡养鸡成本50元,补偿为6成),但补偿金额无上限、也不限是否自主通报。郭铭祥笑说,虽然香港无相关保险,就算有,自己不会购买,因为重点在于事先预防,并不是事后补助。
一旦爆发禽流感,扑杀确实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令家禽业者蒙受损失,也影响到市场的家禽供应,属于消极作为。香港的防疫思维早已从应变(React)改为预防(Prevent),借由良好的源头管理,大幅减少家禽销毁量。港府的严密管制,再加上业者积极革新饲养方式,才能让香港成为世界级的防疫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