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了按合同价收购乡亲们生猪的徐氏集团,因为市场猪价大跌,公司内部出现激烈矛盾,是舍义取利,还是履行合同吃大亏,双方僵持不下;
因为不懂环保,不想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猪场,董事长徐二碗将前来做工作的畜牧局领导一脚踹下了土坡;
因为固执引进国外种猪,轻视本土化育种,导致猪场疾病暴发,引发了本土化育种与国外引种现实问题的矛盾之争……
历时10个多月的拍摄,首部反映我国养猪业现状、问题与转型发展的喜剧影片《二师兄来了》3月29日在河南省漯河市首映,将于4月13日在全国上映。影片由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中国畜牧业协会、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漯河市畜牧业协会联合拍摄。
“二师兄”取自《西游记》唐僧二弟子猪八戒形象的引申义,意为养猪人。影片不仅题材接地气,在主创阵容、故事演绎上,也呈现出一种与现实环境贴近、与百姓生活贴近的气质。该影片由曾执导过《公鸡母鸡拖拉机》、《南口1937》等影片的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导演朱丹执导,徐宝琦编剧,杜旭东、刘江、李明等观众印象中的“反派专业户”在影片中呈现给观众与以往不同的角色形象。此外,宋维芝、杨磊等青老演员联袂合作,则让观众看到了新时代背景下长者与创业青年的别样风采。
《二师兄来了》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端于养猪业无序饲养和价格下滑的背景下,沙澧河市养猪企业——徐氏集团面临的艰难抉择。影片以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讲述了“徐氏猪业”三代人从靠打猪草养猪到成为中国现代养猪业大咖的蜕变历程,以及他们身后女人情感纠葛的故事。
据记者了解,一个多小时的影片浓缩了编导专业毕业的董事长儿子导演梦与接班家族事业的矛盾、重合同舍利收购与压价收购自保企业利益之争、自私自利与一心为公的价值观之争、本土化育种与直接引种之争、力推环保求长远发展与只顾眼前不忍耗资整改之争、不忍家族公司股份被挤压与合作共享可持续发展之争等近10对具体矛盾。
影片《二师兄来了》全程拍摄取景在漯河市,漯河是一个以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中国食品名城,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畜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正是基于漯河畜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鲜活事迹,讲述了一段围绕乡村振兴的接地气故事,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如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所言,《二师兄来了》正是漯河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真实缩影。
据主创人员介绍,《二师兄来了》体现了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许慎文化园等近百个漯河景点和以双汇、胡辣汤等为代表的50多个漯河元素,对提升漯河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漯河多彩形象推向全国具有一举多得的综合性意义。
在当前大变局、大产品的时代,怎能没有大精神大作品?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中国影协原分党组副书记许柏林感慨,电影的内涵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映照的,他认为,漯河以至全国都有了不起的企业和产品,但产品不是作品。作品是以人为核心,以精神制高点为追求,是精神成果,而产品生产的是物质成果。大作品不是在创作者自己的脑子里,而是在民间,凝聚在畜牧、农业、科技、国防等各行各业的大产品及生产者的精神里。
“当你吃到猪肉时,很难具体感受到生产者的精神在哪里,这就是这部影片要挖掘的东西。农牧文明是整个文明的基础,这次《二师兄来了》的拍摄正是畜牧业界和电影界的跨界合作。”许柏林表示,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农业、农村、农民的变化最大,但反映三农发展的大作品却相对滞后。
该影片总制片人、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助理于洁告诉记者,当前做好“大国农牧”这篇文章很重要也很紧迫。作品正是努力以人物、产品、技术、产业为元素,通过影片和系列活动反映大国农牧业发展历程和规律,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就经验,以此观照中国这个农牧业大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