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国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种和重要营养来源,生猪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昭通历史上也一度成为云南生猪供给保障的重点产区。生猪养殖是我市畜牧业的传统优势产业,本市农村85%以上的农户都从事养猪,作为庭院经济,是农村家庭现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直延续散户养殖的老路,如何把生猪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猪产业为我市高原特色产业,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昭通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做优做强生猪产业,打造全省生猪产业强市。
规模化养殖不但可以有效推进技术进步、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加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而且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规模化是养殖业的必然趋势。
全市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思路,力争到2020年全市年出栏生猪达到760万头,比2016年新增200万头,肉产量70万吨,占全省生猪规划出栏总量的10.39%,实现生猪产业产值160亿元,加工产值50亿元。将绥江、水富作为稳定发展区,其余九个县区作为加快发展区,全市分三片一线布局建设祖代场、父母代扩繁场、规模商品场,建成优质生猪基地。三片为昭阳、鲁甸、大关、镇雄、彝良、威信、盐津、绥江、水富,一线为巧家、永善金沙江沿线。以镇雄和昭阳为中心建设屠宰加工厂、饲料加工厂以及祖代猪场。使其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把昭通的生猪养殖引领到一个裂变式发展的新时期。
生猪无公害养殖是当今世界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潮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市在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规模养殖时,坚持可持续发展,实施无公害养殖。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推行人工授精、科学给饲技术,推进代养、托养模式,推动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促进生猪产业提质增效。
构建生猪产业扶贫模式,我市通过引进国内大型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按照“整合资源、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的原则,结合产业扶贫实际,统筹考虑区域布局、环境容量、养殖基础、贫困人口等因素,强化政策宣传,大力推广“以龙头企业为平台、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主体”的生猪代养模式,建立利益联结和经营机制。2017年以昭阳、镇雄为中心,启动实施两个百万头生猪全产业化项目,到2020年,辐射带动全市改扩建或新建年出栏600头以上代养场3000个以上,其中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股建设1000个以上,带动2017年建档立卡户1万户左右,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创新发展政策,改变投入方式。建立政府补贴制度,设立畜牧或生猪产业年度预算资金,增加猪病防疫投入;政府成立信用担保中介组织,为规模养猪户提供贷款信用担保,运用贴息和担保补助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解决规模养殖户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地方性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强品种改良,提高产能水平;突出规模养殖,兼顾散户发展;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完善防控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稳定畜牧队伍,强化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