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种猪进口,扬翔陈清森博士这么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22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368
核心提示:记者:2012、2013年进口量连续高峰,年进口1.7-1.8万头,您认为造成引种热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则连续两年折半减量,您认为原因又是什么?陈清森:2011年生猪行情非常好,窝均效益达5000元以上,头均500元以上,非常吸引人。好的效益让同行热情起来,国内外的生猪养殖企业甚至一些外行也想进入中国的养猪业。2014年生猪行情下行,70%以上的养猪处于亏损状态,加上国家力推“清洁乡村”、“美国家园”等工作,关停并转猪场成为趋势。同时新建场,审批与环保要求较高,投入较大,也抑制了引种需求,201

记者:2012、2013年进口量连续高峰,年进口1.7-1.8万头,您认为造成引种热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则连续两年折半减量,您认为原因又是什么?

陈清森:2011年生猪行情非常好,窝均效益达5000元以上,头均500元以上,非常吸引人。好的效益让同行热情起来,国内外的生猪养殖企业甚至一些外行也想进入中国的养猪业。2014年生猪行情下行,70%以上的养猪处于亏损状态,加上国家力推“清洁乡村”、“美国家园”等工作,关停并转猪场成为趋势。同时新建场,审批与环保要求较高,投入较大,也抑制了引种需求,2012—2013年新进来的养猪投资者在2014—2015年亏损较大,也加强了这种抑制作用,导致引种量下降。

记者:从种猪进口国家来看,从美国一家独大,到现在美国、加拿大、法国、丹麦平分秋色,原因是什么?

陈清森:养猪市场下行,竞争加剧,成本优势的重要性得到突现。同时,也是产业升级的表现,与国外养猪生产管理情况不同。早期国内养猪1头到1000万头的都有,所能养好的品种也略有不同,但主体以50—500头母猪场为主,这种规模对美系猪来说表现较好。2014—2015年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猪价市场最低时10元/公斤,多生1头猪成本可以下降0.2—0.4元/公斤,美系猪多数窝产活仔在9—12头之间,而其它国家的种猪相对较多一些,如丹系在国内的表现是11—15头之间,其它介于这二者之间,因此就意味着,有2—3头的区别,成本上就可能差0.2—1.2元/公斤。早在这之前,扬翔就强调多生的重要性,扬翔从2009年后强调以多生为重点,当时美系纯种母猪存栏达20 000头以上,以外卖种猪为主,窝均活仔在11.5头左右,在茂名3000头商品场,更达12.2头以上,这在当时算很好了,但有些朋友引种时并不认可,他们还是“好看好看好看、收腹收腹收腹、体型体型体型”,我亲自在选猪通道给他们解释,有些人听进去了,有些人没有听进去,估计没听进去的,现在可能多数不在了。当时为了这个事,我的奖金少拿了近百万,做育种不容易呀,现在的朋友都认可我们的做法了。2015年时,有的朋友卖二杂母猪,竞然卖到800—900元/头,后来我们就想,与其把这么好的猪卖给客户,客户还不满意,不如我们自己养,我们就自己养肉猪了,2015年我们出栏了90多万头肉猪,效益不错,未来我们的目标是500万头商品猪。在养好自己猪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朋友也能分享我们的技术,因此,我们就有了“6元成本、扬翔领航”的战略。

记者:进口种猪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育种企业如何发挥进口种猪的育种价值?

陈清森:进口种猪的价值体现有2点:一是进口种猪的健康度多数好一些,但也易感,同时成本很高,手续过于复杂,间接成本太多。二是某此性能有优势,如多生,但对饲养管理要求也高,如果团队与条件不足,易出现较大的问题。育种企业要发挥种猪的价值,要做到2点:一是要求国内育种企业本身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设施较好,这样引种回来,损失少,利用足,能产生较好的回报。二是国内育种企业要有长远的育种规划与育种投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这样引种回来,才能优势互补。多数核心群规模一个品种少于500头的企业,自己育种的成效较慢,最好有足够的下游支撑,或客户群支撑,这样意见较大,否则建议在国内引就好。

记者:未来中国养猪企业进口种猪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陈清森:一是单纯引种将越来越少,引进种、设备、技术、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会越来越多。二是引种的选择性与目的性将越来越明确,真正优秀的猪才会引到国内来。三参加引种决策的技术专家将越来越专业,重体形、轻性能的观念将会过时,基因的全产业链价值将逐渐被人们重视。

记者:中国种猪企业自主育种前景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陈清森:种猪企业自主育种前景看好:未来中国对猪肉的稳定需求在7亿头左右,因此,为育种创造了丰厚了土壤,前景看好。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中国将出现一批世界上最大的养猪企业,围绕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与未来消费需求的育种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些企业现在在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等多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当前中间阶层的中小养猪企业多数单打独斗,疲于奔命,看行情吃饭,需要通过联合、联盟的方式,形成大的联合育种团体、生产团体,以聚小成大,积弱为强,才能度过转型期,当前这个联盟模式还不清晰,还有一系列阵痛。第三,广大最底层的养殖户,面临养猪难、就业难、生存难等问题,需要龙头企业的帮扶,当前龙头企业有限。需要有协会、技术公司等出来弥补大企业辐射不到,或不愿意辐射到的市场,由他们代表与大公司、大企业进行种、苗、养、销的互动,这个局面仍然尚未形成,也会抑制下游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产业链将风险与不稳定因素传导到产业链的其它环节。

记者:中国种猪出口的瓶颈在哪里?

陈清森:第一是观念、政策要与国际接轨。我们引种的手续可以说是较为繁杂、引冻精的手续更为不便,出口也一样。现在国家开放了许多保税区,为企业提供方便,希望有一天,也会为畜牧业带来福音。第二是做好中国特色品种。如地方猪,如太湖猪,陆川猪,这二个是品种是当前中国存栏最大的地方猪,但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研究远远没有瘦肉型猪全面、系统。为什么,还是非主流、看不到效益,我们可以开放出口,把最她的猪留在国内,第二好的出口,这样才能形成循环良性发展。至于中国的瘦肉型种猪,没有什么出口优势,可以不重点发展。第三是要全业人员精诚团结、务实工作。简单有效管理,让利于民、方便于人,做好基本工作,提升产业链所有产品质量,国际市场才会对中国有信心,中国的产品才能走得出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