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农业生产几乎没有农业机械,牛、马、骡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猪粪是主要农作物肥料,猪肉和鸡蛋是珍稀营养品和保健品。
畜牧业非常落后,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非常稀少,为了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和检疫工作,推动畜牧业生产,自公私合营开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层乡镇兽医工作的主力是农民身份人员,各地也没有规范的称呼,有的叫赤脚兽医,有的叫社来社去人员,有的叫合同工、临时工等等,招收手续也不完备,大多数是经过简单培训后就上岗工作,但是基本是全天候在乡镇兽医站工作,从事区域内的防疫,检疫和动物诊疗以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基本脱离农村劳动。改革开放以后,基层畜牧兽医站几收几放,有时下放乡镇,有时上收县里,有时还推向市场承包经营,原来的人员也有的转为正式工,有的回到村里务农,有的继续在站上作为临时工作人员。
目前,这部分人员年龄大的80多岁了,年龄小的不到60岁,但历史上确实是为了畜牧业生产发展、畜牧兽医执法和公共服务做过较长时间的贡献。近年来各地经常出现这类人员上访,要求解决养老问题,特别是在国家出台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有关政策以后,上访有明显的上升,有的已经形成了群体上访,一个县里形成上百人的群体上访人员,个别的地区还形成了以市为单位的群体上访。
这部分人员数量目前没有确切统计,以山东为例,一个乡镇十余人到三五人不等,大县100多人,小县几十人,估计全省总数一到二万人。
解决的政策建议:借鉴原民办教师有关补贴政策和标准,每工作一年每月给于20元的补贴,资金渠道和民办教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