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高楼养猪:占地12亩 年存栏量可达10万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5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20
春寒料峭。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郭家屯镇阮庄子村村北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一座高8层的白色大楼矗立山间。乍一看,让人以为是哪儿的培训中心或是疗养院。而其实,这是一座养猪场,名为“义和园”。董事长王广义名字中的“义”字,嵌入其中。  两年前,大兴区北京九鼎良种养殖有限公司,在阮庄子村的山场投资建成的养猪场投产。不同于大兴原址的是,在这里,公司当家人王广义摒弃了传统的平房猪舍养殖方法,选择建高楼养猪。他的企业不仅因此实现了养殖技术与效益上的飞跃,还利用猪粪污建设了沼气站,让周边25个村的1.5万户村民用上了绿色能源,带动了当地循环养殖产业发展。  “大楼占地才12亩,最高存栏量能达10万头!从母猪怀孕、下仔,到仔猪长成成猪,所有的养殖环节都在这座大楼里完成。而专职饲养员仅15人。”聊起这座养猪场,王广义很有成就感,这座猪场的养殖规模要搁以前使用平房猪舍,至少得占地400亩。  一座8层高的楼房,能年出栏10万头生猪。这事儿听着就新鲜,奥秘在哪里?顺着阮庄子村新修柏油路,记者沿山路步行2公里,来到了这座白色大楼跟前,准备一探楼内究竟。  记者“全服武装”,紧随王广义进入养猪楼内。步入大楼,记者没有闻到养殖场内特有的味道。  一层种猪舍内,看不到饲养员给猪喂食儿。几十头猪撒着欢儿围着20多个白色锥形大桶吃饲料,不时能听到窗外发出的“隆隆”的声音。“听见没,这是自动喂料系统在运转,饲养员根据猪的生长情况设定相关系数,系统便能计算和控制猪的食量,料不用人喂,水不用人加,有人操控设备就足够了。”王广义话语间透着神秘。  记者了解到,这座楼内,一层住产猪、二层是妊娠猪,三层至八层分层居住着仔猪、公猪和商品猪。每天一早儿,统计员白永虎,都要向饲养员了解情况,哪头猪又怀孕了?哪头仔猪该断奶了?哪头公猪可以参与配种了……这些信息,白永虎都得详细记录在册。“仔猪在一层断奶后,饲养员就会带着猪坐电梯到三层进行育肥,省事得很。”白永虎说。  白永虎告诉记者,他两年前的身份还是当地一家钢厂的车间工人,干着又脏又累的活,整天灰头土脸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那家钢厂关停了,他转移就业到了义和园,当上一名统计员,从“黑领”变成了“白领”。据了解,义和园目前已吸收当地因关停钢厂转移就业的劳动力30多人。未来还要解决更多的当地人就业。  从一层到八层,整栋楼里,冲粪、照明、换气、消毒、喂养等设施一应俱全;自动控温、自动送料、自动冲洗。“平房养猪,一头种猪生育量为15头;楼上养猪,环境好,生育量能达25头。”白永虎说,现在猪场正处于扩群阶段,春节前,销往北京的生猪有1万多头,种猪则销往全国其他省市,楼内存栏生猪量10万头,全国少有。  王广义边走边介绍说,“和咱在北京的养猪场相比,不仅猪的日子舒服了,最关键是节约了土地,养出了生态循环产业链,效益也突飞猛涨。”  王广义此言非虚。今年已53岁的他是大兴区长子营镇牛坊村的养猪大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开始在镇里建猪场,成立了29家养猪户组成的九鼎养猪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渐渐扩大为6家猪场,遍布魏善庄、长子营、采育等镇,年出栏量30多万头,“九鼎”在当地成了响当当的养殖龙头企业。  两年前,本市开始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养殖产业逐步退出政策。“存栏量越大,环境成本和人力成本就越高,污染就越大。”王广义说,他在大兴的几家养猪场都采用传统平房养殖方式,其中占地一项就不得了,并且每个猪场都得建粪污处理设施。“一座污水处理设施,就得花300万余元,比新建一家养殖场的成本都高。”  为响应养殖业退出号召,王广义索性决定逐渐将养猪场进行外迁,并选址河北玉田,建立新场,将在大兴的养猪量逐步转移向玉田。  “外迁到一个新地方,不能走低效益的老路了。这猪场就得改个建法,猪就得改个养法。”王广义说,他从一开始便看中了“高楼养猪”的环境生态效益。2014年起,他陆续将1.2亿元的全部家当都投到了玉田,邀请国内外生态农业专家设计,建起了循环生态养猪楼。  整洁漂亮的养猪楼,所产生的大量粪污怎么处理?记者在整栋楼里没有看到一块猪粪、一片猪尿。“楼里有自动刮粪设施,通过隐藏式的垂直排污系统管道,可随时处理猪的粪尿。”王广义说,管道铺在楼下,有10多米深,借地势排向低处的沼气处理设施。距养猪楼不远处,整齐分布着几座中温厌氧发酵装置及配套存储设施。  据了解,两年前,经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河北省发改委批复,沼气示范工程落地义和园,由义和园承建畜禽粪污及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集粪污处理、供气、发电功能于一体。在玉田县政府的担保下,他向世界银行成功贷了款,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沼气制取生物天然气,建沼气站。  “养猪楼排出的粪污及周边农村秸秆等废弃物,经过处理后,每天可产沼气2.1万立方米,直供周边25个村1.5万户村民生活用气。”王广义说,这为当地农村提供了新能源,减少了燃煤,保护了生态环境。  距养猪楼3公里外的门庄子村口,玉田县第一座新的沼气站已建成。“往常,村里生火做饭,家家用煤、柴,烟熏火燎,有污染。”村主任代守宝说,两个存气罐里的沼气可供周边1000余户,干净又省钱。  养猪楼的生态连锁效应并没有止步于此。王广义说,这两年,他引水上山,在养猪楼周边800余亩的农田上,种上了3万余棵核桃树,经济林木2.8万余株,以及玉米、蔬菜等高产试验田。沼液、沼渣都是很好的有机肥,给林果、农作物施肥,处理后的净化水存起来,养鱼养鹅,鹅还能吃林子里的草,园子里的玉米等农作物又是猪的好饲料。有了这座养猪楼,周边农业园都跟着受益,形成了生态循环种植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