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政府网数据,2015年12月能繁母猪存栏跌至3798万头,较上月减少27万头,生猪存栏38379万头,较上月减少427万头,据此前数据推算,能繁母猪连降28个月,2015全年累计缩减489万头!2015年生猪数量不断减少,猪价趋稳盈利,然而对于养殖户来说确是充满变数的一年,那么2015年养猪业都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呢?
1、养殖户母猪补栏趋于理性
2015年3月底猪价就开始触底反弹,且上涨速度迅猛,带动仔猪补栏增多,仔猪价格在原来上涨的基础上更是一路猛涨,最高时30斤仔猪一度达到800元/头。反观二元母猪价格却相对较为平稳,虽有反弹,但涨幅并不太高,养殖户补栏母猪趋于理性。从农业部发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就可以印证这一点。11月存栏数据公布之前,业内纷纷预测11月产能淘汰将接近尾声,但事实上,11月仍环比减少0.6%,自2013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持续下滑27个月,
行情宝分析师分析,养殖户补栏母猪趋于理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3月底之后猪价虽涨势迅猛,盈利可观,但其实不少养殖户仍在弥补前两年的巨额亏损,补栏资金有限。二是养殖户经过两年的深度亏损,心有余悸,加上8月底至11月猪价震荡下滑,中秋、国庆也未能拉动猪价上涨,因此对母猪补栏存在犹疑。
2、国家下调盈亏平衡点
2015年10月份,新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发布,新版预案指出,国家加强对生猪价格监测,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主要目标是促进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5.5∶1-8.5∶1),防止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新版预案下调了猪价调控低点,即,猪价下跌至猪粮比达到5.5:1时才开始调控。反映出,政策根据生产实际及时调整的主动性,同时也表明政府正在不断放松调控力度。
3、环保政策促进产区转移
自2014年国家发布《畜禽污染防治条例》后,环保成为养猪业热点话题,2015年国家相继发布“水十条”、《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促使各地整改、拆除猪场的现象越来越多。南方生猪养殖与当地土地承载力已经逐步接近饱和,生猪产能的新增空间将被压缩,生猪产区正在向西部和北部转移。
《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南方各水网区目前的土地承载力,未来珠江三角洲水网区及长江中游水网区仍将面临整改、拆除猪场,其他区域也仍将根据生态养殖的要求来整改,适应当地的土地承载能力;淮河下游水网区生猪养殖虽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未来将主要承接苏南和苏中地区的生猪产业转移。
2015年11月25日,养猪巨无霸企业温氏股份正式成立东北养猪分公司,12月温志芬对外透露今年温氏东北区域年上市生猪可能达40万头,温氏在东北区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年上市生猪1000万头。其养猪业务的地域发展已经发生变化,广东区域占比将会越来越少,未来将重点发展东北和西北区域。
4、猪肉进口量猛增
海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中国猪肉出口总量同比减少15%左右,而中国进口猪肉产品总量则同比增加近9%,达到123.65万吨。仅10月当月,中国进口猪肉产品总量相比去年同期就增加38%。
关注猪肉进口消息的朋友肯定发现了,今年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国家获准或者正在商谈出口猪肉到中国,截至目前,获准向我国出口猪肉及猪肉制品的有美国、德国、巴西、西班牙等不少于15个国家。而内陆肉类进口口岸的开放也是一重大消息,河南已有2个口岸开放,苏州口岸还在筹建中,这些都预示着我国生猪市场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路上迈出一大步。
5、互联网+养猪业成为新主题
前两年已有不少企业意识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要意义,例如大北农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智慧大北农战略,以期推动传统产业的互联网转型。而今年3月5日、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提“互联网+”,促使“互联网+”的概念成为年度新主题。
2015年“互联网+”涉及到养猪产业链饲料兽药、养殖、出栏、零售等各个环节,饲料兽药和零售环节主要涌现各种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也开始在“十一”、“光棍节”等重要的消费打折季进行促销,成为行业一道新的风景线。
另外,大北农旗下子公司农信互联推出猪联网,猪联网作为“互联网+”跨界融合,不仅能够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养殖效率,更重要的是成功将养猪产业链有效联接。“生猪交易所”、“猪金融”作为猪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厂商、中间商、猪场、屠宰场、金融机构等产业链全方位打通,使养殖户采购、养殖、买卖猪、贷款等融为一体,是养猪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重要跨越。
文章来源:行情宝,作者:赵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