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陈焕春:伪狂犬野毒感染阳性率达26%,如何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免疫程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1  来源:规模e猪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04
“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比较分析,新发的伪狂犬病毒流行毒株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基因型。不过从血清型的角度看,它还没有出现新的血清型,跟经典的伪狂犬病毒毒株还属同一个血清型。”正因如此,上海农科院童光志认为,虽然病毒已经发生变异,但目前的疫苗对新毒株仍有交叉保护性,养殖户不必过分恐慌。  “目前我国的伪狂犬疾病抗体检测达到84%,换句话说,伪狂犬要呈大规模暴发不太可能,无论什么病抗体达到80%以上就不太可能大规模暴发。”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介绍,虽然抗体保护率较高,但伪狂犬野毒感染的阳性率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7%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26%,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陈焕春实验室的数据,2010年对送检猪群猪伪狂犬病临床检测发现gE(目前国内的伪狂犬疫苗基本上都是缺失gE,因此检测到有gE抗体就说明有野毒感染)阳性只有427例,2011年615例,2012年622例,2013年883例,而到了2014年已经达到1158例。  面对野毒感染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病毒的变异情况,养殖户在没有变异伪狂犬疫苗的条件下,如何做好该病的防控呢?  陈焕春建议,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免疫程序。“在35日龄时免疫一次,75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控制野毒的阳性率。”据陈焕春介绍,后备母猪的抗体达到75%,妊娠期间达到99.6%-99.8%,随后逐步降低。而保育猪中野毒的阳性率下降到2.22%,所以建议大家在35日龄注射伪狂犬疫苗,调动机体免疫力,猪场特别是种猪场中的伪狂犬野毒阳性率会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在75日龄加强注射一次疫苗,猪场中的gE阳性率可以得到抑制并下降,同时淘汰掉20%阳性率的猪,猪场可以恢复到阴性状态。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猪场暴发伪狂犬疾病主因不是病毒变异,而是免疫不合理,出现免疫空白。免疫程序与疫苗特性不对称,商品猪不免疫或免疫剂量不足,没有阻断病毒循环,导致中大猪野毒感染率居高不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