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闽侯县环保局获悉,闽侯对上报的应拆除生猪养殖场2658个共307.26万平方米,于去年底已拆除完毕。近年来,闽侯县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现绿水青山5日,记者来到闽侯竹岐乡火炬村,看到此处绿树环绕,流经当地的小目溪清澈见底。火炬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的猪栏没拆前,不是如此模样,乱排的猪粪水使得溪水黑臭,引来蚊虫,家家户户常年关闭窗户。据悉,大目溪、小目溪等是闽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闽侯县对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坚决予以关闭和拆除。去年闽侯共组织大型拆除执法行动18场,出动执法人员5300多人次,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整治工作。闽侯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漏报、不报(新建、重建)的猪场,发现一家拆除一家,杜绝反弹现象。考虑到养殖户的资金投入、生猪生长出售等具体困难,对限期内拆除猪栏的养殖户给予适当补助,截至目前,县财政已累计投入3.79亿元。有堵还要有疏。闽侯按照拆小建大、扶大限小的原则对禁建区、可养区生猪养殖场进行分类施治,一方面禁建区、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提出改造方案的养殖场(户),纳入拆除范围;另一方面拟保留具有一定规模、条件较好的17家养殖场进行改造,实现生猪养殖转型升级。“目前,小目溪的水质检测已经达标了。”闽侯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感叹,拆猪栏后,当地又重现绿水青山。转产走上致富路对于畜禽养殖户转产转业,闽侯研究出台政策,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帮扶。据悉,闽侯县政府政策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养殖场用地复耕,引导群众结合地域特点,发展食用菌、油茶等种植业,发展林下经济和绿色生态农业。林光锋是转产的养猪户之一。如今,利用养猪场遗留下来的场地,他与人合作,养蛇近3万条。记者走进这个位于闽侯大湖乡六锦村的蛇类养殖场,看到里面被分割成许多小单间,每间摆放着一张床,床上盖着厚被子。林光锋掀开被子,冬眠的眼镜蛇被惊醒,窜了出来。“未来我们计划在养殖场四周种上樱花树,打造以蛇类菜肴为主打的生态休闲项目。”林光锋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拿到“福建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目前正在办理加工证,还通过村、镇协调,积极申请省市县各级扶持资金,希望以自身为范本,带动更多养猪户转产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