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浙江开创监管新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1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6
浙江省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中,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开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农产品生产方式明显转变。“三品”基地100%建立了生产记录;627个水产品三类基地建立记录率和监管率100%;苗种生产单位持证生产率、三项记录建立率100%;24个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监管率100%。

  改善投入品市场环境,农产品安全生产秩序明显好转。推进农资经营信用体系建设,公布省级农资示范企业64家。59家兽药生产企业100%通过GMP认证,检查率100%;2家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检查率100%。监督无害化处理药残超标水产品0.7万公斤,养殖环节阳性样品追溯率100%。查获假劣农资86.4吨,收缴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4100公斤,100%集中销毁。

  强化“三品”认证管理,品牌建设取得新成绩。重点抽查“三品”获证企业,抽查率达50%以上;对“三品”基地农产品质量组织动态定性检测7468批次,合格率98.9%;抽检无公害示范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178个,农残抽检率达100%。省级抽检认证农产品715批次,合格率99.2%。开展浙江名牌农产品认定,公布了首批名牌农产品51个;无公害农产品累计1774个,无公害产地1984个;452家企业933个产品、32家企业80个产品分别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延伸安全监管链条,县以上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确定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的59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第一批纳入县城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范围,组织对大中城市农批市场监督抽检,各市、县负责对辖区内农批市场监督抽查。

  加大监督检测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的提高。以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及认证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严查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及化学物质的行为,查处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行为。共抽检农产品13.5万批次进行快速定性检测,平均合格率99.4%;养殖环节抽检猪尿样3.67万批次,合格率99.97%;43个生猪外调县,出县境生猪瘦肉精抽检率达100%。省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农产品3504批次,平均合格率97.2%,同比提高2%。

  完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委员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已建成各类农产品质检机构172个、市场和基地检测点107个,市级和县级“瘦肉精”检测体系建设覆盖面分别达100%和92.2%;全省95%以上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信用管理系统;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把农业标准化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列入年度考核内容;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起覆盖市、县、乡、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

  浙江农业部门探索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验主要有:发挥生产主体作用,整治工作基础实,发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三品”基地等参与专项整治,实现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转变;加强督促检查,整治措施落实快,工作重心下移,省级先后5次开展督查或明查暗访,把整治工作目标要求快速传递到基层,形成上下协同作战的局面;丰富宣传形式,整治行动氛围好,开展农技110现场咨询电视直播、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电视大奖赛等活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专项整治的氛围;延伸监管链条,监测批发市场范围广,在抓好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同时,将59个县城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管范围;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处理力度大,发挥各级农业、渔政执法机构作用,加大执法检查和违法处罚力度,巩固整治成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乡镇农技员,从制度上和人员上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和质量监管提供保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