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在《未来五年中国生猪养殖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提到,“温氏的经营模式有较强生命力,主要是做了三件事(三个关键点):尽可能改变养殖环境、企业组建服务团队尽可能提高养户科学的养殖观念,同时采用合同养殖,让养殖户自己养自己的猪,增强了养殖团队责任心!”。我编制一个表格可能会直观一些:
养殖规模 |
养殖 环境 |
养殖 技能 |
养殖 责任心 |
备注 |
大规模猪场 (1000头母猪以上) |
较好 |
较好 |
一般 |
新旧差异,工厂化程度较高 |
规模猪场 (300-1000头母猪) |
参差 不齐 |
参差 不齐 |
较差 |
南北差异 |
小规模猪场 (50-300头母猪) |
一般 |
一般 |
参差 不齐 |
工厂化程度较低 |
专业户 (5-50头母猪) |
较差 |
一般 |
较强 |
家庭养殖主导 |
温氏养殖群体 |
一般 |
较好 |
较强 |
公司+农户 |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作为任何依据。 |
养殖环境的改善我们只能呼吁和引导,无法提供实质性帮助,毕竟涉及到投资,但养殖技能和养殖责任心的改进还是有较大的空间,且二者之间有一定关联性。多数猪场都会在后两个关键点上同时存在差距,如果单从一个层面去解决,往往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可以解释目前猪场托管成功者寥寥的原因之一。前几天还遇到一个放弃猪场托管的同行,因为托管他居然欠下债务。托管也许部分解决了养殖技能问题,却并未有效解决养殖责任心问题。
让一个人的效率提升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他的能力,二是降低他所做工作的难度。如果我们总是期望能够通过说教或者奖励来提高一个人的责任心,往往事与愿违,特别是对于学习意愿和学习力较差的员工,与其这样我们为何不去思考如何让员工的工作更简单、更容易操作。
对于猪场管理,国外已经有较成熟的模式,就是专业化技术管理服务公司。中国现阶段最缺的就是这样的企业:专业化+技术+管理。
专业化程度较高,替代一些饲料和动保企业为了销售产品而提供的非专业化、半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输入降低员工的工作难度,管理输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专业化技术管理服务公司,避免“托管”带来的企业员工价值否定与利益冲突,从“专业分工”“专业专注”的思维,切入企业全员提升系统,输入的不仅是技术与管理,更多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温暖,而不是冷风嗖嗖。而且“托管”是一个高难度动作,需要托管企业本身在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方面必须非常专业、非常全面,这对托管企业自身的人员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不是说你不行,但可以这样去怀疑:你一定不是什么都最好!而专业化技术管理服务公司往往有所侧重,互相补充,专业专注,成就猪场。当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就无需让每个养猪人都要面面俱到、样样精通,也许让一个人提高责任心(减错)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他持续做同一个动作,复杂的动作分解后由专业人士专业解决,表面上看,也许会增加局部成本,最终一定会降低总成本,获得持续收益。
专业化养猪技术管理服务公司,肩负使命,千呼万唤,何时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