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新玉米,为什么会影响高峰蛋鸡的产蛋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4  浏览次数:173
核心提示:当前新玉米上市,广大养殖户开始收购和储存使用新玉米,首先要注意含水率,干燥玉米含水率一般在14%以下,而新收获的玉米, 在华

当前新玉米上市,广大养殖户开始收购和储存使用新玉米,首先要注意含水率,干燥玉米含水率一般在14%以下,而新收获的玉米, 在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30%。高水分会破坏日粮中维生素等活性成分、降低日粮中代谢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打破日粮中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等,所以最好通过收购合格品质的玉米来解决,因此在收获后应及时摊开晾干,严防堆积受潮发热。或根据水分差异的影响,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否则易造成蛋鸡腹泻。料蛋比高,能量低,是动物采食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新玉米我所关注的是黄曲霉毒素含量、玉米赤霉烯酮是否超标,每年秋季是我比较头痛的时候,防止饲料霉变,饲料或饲草多在收获和储存期间发生霉变而被霉菌所污染,生霉粒是不完善粒的一种,多数养殖户认为玉米霉变只发生在玉米贮存过程中,但实际上玉米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谷物在采收前后约25%已受到霉菌的污染,霉菌的潜在性及霉菌毒素的存在给饲料品控提高了难度,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固然是个办法,但关键还是高度重视霉菌污染的问题,加大监控力度把生霉粒控制在1%范围内。不完善粒除了生霉粒,还包括热损伤粒、生芽、病斑、破损及虫蚀和杂质。烘干玉米的热损伤粒、破损粒应引起重视。新玉米本身的呼吸强度大,不完善粒的存在致使短期贮藏发热霉变风险依然很大,同时饲用价值降低,收购时应加强监控。

因为新玉米除了水分比较大外,还有就是它虽然收获了,但还不是完全的成熟。或许这么说有人不相信,我也试图寻找科学的解释。可是,在文献上没有找到。但我们知道,新收获下来的小麦要是马上磨成面粉的话,会吃起来粘糊糊的,而我最近新看到说:新大豆(黄豆)要是做豆腐或其他的豆制品的话,也会因为没有完全成熟而影响出品率(产量),而要等到收获后两个月的大豆才可以使用。我们养鸡户往年也有 使用新玉米而产蛋量减少的例子,但我们往往归罪于天气的逐渐变凉和新玉米的水分比较大。但我觉得还是因为新玉米由于没有完全成熟而引起的。所以说,新玉米收获后要至少等50天左右再使用。

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储存一段时间(5-6周)含量逐渐降低。烘干干燥的新玉米,由于淀粉变性,直链淀粉增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消化率。不同饲料原料抗性淀粉含量存在差异,

见下表。

表 几种原料中抗性淀粉与非抗性淀粉含量

玉米 89.7 6.42±0.06 58.75±0.85

燕麦 89.8 0.40±0.13 56.90±0.72

小麦 89.6 0.64±0.11 70.93±0.10

小米 89.4 0.21±0.20 75.65±1.10

荞麦 90.7 0.75±0.06 64.15±0.42

大米 92.4 0.60±0.31 80.84±0.61

抗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膳食纤维在食品中研究较多,由于不消化不吸收,不会给人体增加热量,可增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有利于减轻体重、促进脂肪氧化、增加脂肪排出。以上作用对人体减轻体重有益,但对于动物生产却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软便、饲料报酬高等症状。

可以可通过与高品质陈玉米逐步混用过渡,过渡期半个月以上。寻求玉米替代产品如小麦及其副产品、稻米、米糠、棕榈仁粕等,减少此阶段玉米的用量。

小麦可以作为家禽的主要能量饲料,在猪日粮中部分或全部代替玉米喂猪也能取得很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小麦中非淀粉多糖消化率很低,需添加相应的酶制剂解决与改善;小麦中总的生物素含量比玉米高,但利用率较低,饲喂小麦日粮必须注意生物素的添加;小麦的色素含量仅为玉米的11%,所以需要考虑玉米蛋白粉、苜蓿草粉、着色剂等的合适搭配合使用。

(棕榈仁粕因粗脂肪含量高,通常将其归为能量饲料使用,可按1:1替代玉米或麸皮。棕榈仁粕在肉雏鸡料和成年肉鸡料中添加时不会产生有害影响,而且采食量通常高于饲喂玉米基础日粮的鸡的采食量 但棕榈仁粕中非淀粉多糖78%是直链甘露聚糖,精氨酸与赖氨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较高,大量使用时要配合甘露聚糖酶等酶制剂使用,同时添加赖氨酸,效果才更保证,同时棕榈粕对制粒产能存在不利作用,对环模磨损也较大,要从生产实际考虑适宜替代量。

玉米的整体收割,使老鼠、蚊蝇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受到影响,此时养殖场中的老鼠、蚊蝇数量比平时多数倍或数十倍,这也许成为这个阶段很多养殖场畜群或禽群不稳定的一个重要诱因。

老鼠、蚊蝇是很多疾病的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引发或传播猪的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禽的白冠病、沙门氏菌病等。疾病的发生、隐形感染或群体的亚健康状态无疑会影响饲料效果的发挥,加之老鼠繁殖能力强、周期短,对饲料的消耗量也是非常之大,最终影响饲料报酬。因此改善措施务必做好灭鼠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全场统一行动。同时清理场区杂物杂草、搞好环境卫生,使蚊蝇失去滋生繁殖条件。

秋末冬初气温昼夜波动大、气候干燥、湿度变小。数据显示猪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升高25%-30%,禽舍温差超过3-5℃时,激发呼吸道。因此必须配合此阶段的特殊气候条件加强舍内小环境的调整与改善,注意温湿度等调控,同时结合气温降低时畜禽能量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配方,保证营养供应及畜禽对营养需要的动态平衡,减少问题的出现和对畜禽的影响。

玉米糊化温度为64-72℃,95℃以内糊化度随温度提升而改善。糊化后的淀粉可消化性增加,动物日增重、饲料效率、下痢头次数等均随玉米淀粉糊化度的提高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

新玉米由于水分高,在饲料调质时添加蒸汽困难,物料吸收的蒸汽量少,糊化度不高。秋末冬初气温偏低,调质温度调质时间如果偏低过短,糊化效果会更差,势必直接会影响饲喂效果。

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变质:

1、玉米胚大。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其呼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2、原始水分大。一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降雨使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3、易感染虫害。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的程度。

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菌、赤霉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

2、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

3、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4、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5、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6、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正常玉米籽粒皮色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黄褐色多种,以黄白色为最多见。正常玉米的颗粒饱满,无损害、无虫咬、虫蛀和发霉变质现象。发霉玉米可见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质地疏松,有霉味。受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玉米,应该废弃。对于轻度污染的玉米,经适当处理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1、物理脱毒法

(1)水洗法:先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排除法:就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除去。

(3)脱胚去毒法: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颗粒,再加5~6倍清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4)石灰水浸洗法:先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mm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l%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lmin,然后静止0.5~5h,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5)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热或高热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6)辐射法:紫外线和等离子体照射可以杀死霉菌也可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但同时也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将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7)吸附法: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2、化学方法

(1)碱煮处理法:其方法是:按每1000g发霉饲料加入清水,再加入500g苏打粉或1000g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饲料,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分解其毒性。

(3)氧化剂法:氧化剂是有效的黄曲霉毒素钝化剂;过氧化氢能有效抑制饲料中的毒素。

3、微生物方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乳酸菌、黑曲霉、米根霉、葡萄梨头菌、灰蓝毛菌、橙色黄杆菌等。

4、营养素法

(1)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肝脏能够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该净化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生长和其它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2)补充维生素:叶酸具有破坏黄曲霉毒素的能力,把叶酸加入到轻度发霉的饲料中,可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3)补充硒:硒对于火鸡、猪具有抗黄曲霉毒素的作用,因为硒可以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四、养殖场(户)须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广大养殖场(户)应当面对玉米霉变现象较为普遍的现实,必须经常而认真地检查所用原料。如果发现玉米霉变现象较为严重时,建议最好废弃不用;如果确需使用时,除应进行处理后并减少用量外,最好不要用来饲喂种畜和仔畜,特别是种公畜和妊娠母畜。现将玉米霉变后的处理方法以及畜禽中毒后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处理方法:

(1) 对于养殖数量不大的场或户,可以采用以上所介绍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去毒处理。

(2) 对于养殖数量较大的场或户,最好采用能以吸附多种霉菌毒素的霉制剂进行去毒(小场、小户同样可以采用)经近阶段大量应用与实践效果表明.

 

(3) 可以用30%的小麦代替玉米使用,但需添加0.1%的小麦型专用酶制剂;

2、防治方法:

(1) 于畜禽饲料中补加蛋白质(或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

(2) 利用高锰酸钾进行洗胃,并内服吸服剂,然后再投缓泻剂。

(3)立即停止饲喂霉变玉米。

[pagebreak]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