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为何我国禁瘦肉精,而美国并非不可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15  来源:重庆青年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3
核心提示:“瘦肉精”的是与非 “瘦肉精”在我国绝对是个敏感词,被严格禁止在畜牧生产中使用,规定在肉制品中的检出率应该为零,是饲料、兽药和畜牧业的一根“高压线”。 继 7月底沃尔玛所售生鲜猪肉被查出“瘦肉精”沙丁胺醇后,2015年9月1日,食药监总局公布的65批次不合格食品通告显示,金锣公司生产的生鲜肉也被抽检 出含有“瘦肉精”西马特罗,后经食药总局组织再次复核结果仍为不合格。而就在2011年,河南“瘦肉精”案主犯一审、终审死缓的判决声还余音缭绕,为何 “瘦肉精”猫捉老鼠的游戏仍会终而复始地上演? 与国内对

“瘦肉精”的是与非  “瘦肉精”在我国绝对是个敏感词,被严格禁止在畜牧生产中使用,规定在肉制品中的检出率应该为零,是饲料、兽药和畜牧业的一根“高压线”。  继 7月底沃尔玛所售生鲜猪肉被查出“瘦肉精”沙丁胺醇后,2015年9月1日,食药监总局公布的65批次不合格食品通告显示,金锣公司生产的生鲜肉也被抽检 出含有“瘦肉精”西马特罗,后经食药总局组织再次复核结果仍为不合格。而就在2011年,河南“瘦肉精”案主犯一审、终审死缓的判决声还余音缭绕,为何 “瘦肉精”猫捉老鼠的游戏仍会终而复始地上演?  与国内对“瘦肉精”紧张气氛不同的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 

 美 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PDA)新闻官朱利安·恩普特南认为,莱克多巴胺(我国所称“瘦肉精”的一种)对人体无害,因为,“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依据美国 《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允许使用新的动物药品。该法案规定,只要新的动物药品在使用之前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就可以获批使用。”而“药品赞助商提 交的研究报告证明人类食用了喂养过莱克多巴胺的猪的肉后无害。” 

 不仅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该药物,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和美国猪肉生产者协会都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用于猪身上的药物。  “瘦肉精”究竟为何物  在 我国,“瘦肉精”通常是作为一个统称,主要是指能够促进动物瘦肉生长、抑制脂肪生成的物质,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一类药物。“瘦肉精”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 了三代产品。其代表为:一代产品是 盐酸克伦特罗,二代产品是西马特罗,三代产品为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  像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曾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支气管痉挛的用药,因副作用大,现在已经较少用于人类。  “瘦肉精”何时开始使用  大致在上世纪80年代,欧洲等发达国家率先将其用作猪、牛、羊等畜禽的促生长剂和饲料添加剂。 

 随 后几年,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发生多起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人食用富含盐酸克伦特罗的动物肉,尤其是内脏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加速甚至 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等中毒症状,高血压、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及老年人更易中毒。欧盟遂相继开始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  我国“瘦肉精”的使用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是作为重大科研成果,从研究机构走向了市场。“瘦肉精”名称就源于它们可以促进食品动物的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会让其多长瘦肉、少长脂肪,提高瘦肉率。而在饲料行业起初则被隐晦地称为“育肥素”。  

其 后,国家农业部1997年发文禁止“瘦肉精”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2002年发文禁止7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2011年国 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中又载明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西马特罗在内的16个“瘦肉精”品种。  世界各国对莱克多巴胺的态度  意 见尚不统一。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允许使用莱克多巴胺。第二种是对本国的畜牧生产不允许使用莱克多巴胺,但是允许进口部分莱 克多巴胺肉品,比如日本和新西兰等国,允许进口肉品培林10ppb的残留,其他一些国家或者机构允许培林残余量范围大致在5ppb到40ppb之间。第三 种则是一律禁用莱克多巴胺,其中包括欧盟、中国等国。总体来看,迄今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允许使用或进口莱克多巴胺肉品,而绝大多数国家是禁用的,比例大 致为二十多︰二百多。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1991年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1999年底批准可将莱克多巴胺添加于饲料中。其中,用于猪的商品名为“培林”(Paylean),用于牛的商品名为“欧多福斯”(Optaflexx),用于火鸡的商品名为“汤玛士”(Topmax)。  据恩普特南介绍:在美国,猪、牛和火鸡都批准食用莱克多巴胺,但鸡和羊则禁止食用。 

 美 国为全球最大的谷物生产国,低廉的谷物及蛋白原料,加上较高的养殖水平(包括繁育水平和肉料比转换),使得美国生猪养殖成本较低(比我国低40%左右), 是全球第二大猪肉产区,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10%左右,仅次于我国。但其猪肉出口量占了全球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国,且猪肉出口量占 其国内总生产量的20%以上。美国农业部预计,2015年猪肉的出口量将达到52.50亿磅,提高3.6%,占美国猪肉总产量的22%。  因此,围绕着猪肉出口和莱克多巴胺肉品,美国在全球各地龃龉不断。《活着要懂添加剂》一书就描述在宝岛台湾,围绕着是否允许进口美国含有莱克多巴胺猪、牛肉所上演的一出剧情一波三折,时间跨度超过5年的“大片”。  早在陈水扁当政的2007年,台湾就检验出部分美国进口的猪肉含有莱克多巴胺,种类和残留量虽均符合美国标准,而此前台“农委会”已公告莱克多巴胺(培林)、克伦特罗等四种“瘦肉精”为动物用禁药,遂引发民众恐慌和不满。  2007 年8月21日,上千名台湾猪农高喊“瘦肉精是害人精”“美国猪肉滚回去”等口号,前往台湾“卫生署”“农委会”以及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游行 抗议。并用鸡蛋、塑胶袋装的猪粪猛砸“卫生署”,上演了“数千猪农蛋洗卫生署”的闹剧,为避免冲击民进党选情,台当局定调,“瘦肉精”解禁政策将暂缓公 告,但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也就此搁置。  此后数年岛内表面看风平浪静,“瘦肉精”视乎销声匿迹,但大洋彼岸的美国岂会罢休?他们在想方设法,始终没有放弃“宝岛”,而且一直在努力。 

时 光到了2012年,星转斗移,此时已是马英九主政,3月5日晚间,马政府宣布“安全容许、牛猪分离、强制标示、排除内脏”的16字政策方向,将对饲料添加 莱克多巴胺的牛肉“有条件解禁”,仍禁止美国培林猪肉进口。虽然抗议声一片,“蛋洗卫生署”再度来袭,背后也少不了民进党的身影,却挡不住美牛案正式通 过,含莱克多巴胺美牛于当年九月中旬终于解禁开放进口。此后对美签证、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谈判等也如期达成。  《活着要懂添加剂》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有人说,经济和政治,就像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离不开谁。此话放在台湾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上确实不假!”读来耐人寻味。  中国目前进口美国猪肉吗  当然,美国还是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呢。是不是有点不大服气?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大国还向老二进口猪肉?但市场就是市场。目前我国猪肉进口量在46.8-58.4万吨(2010-2014年间),进口猪肉比例占全国猪肉产量维持在0.8%-1.5%之间,绝对比例尚不算大。  再 来看看具体情况。2014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650万吨(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我国猪肉进口量为56.2万吨,主要来源国为美国、德国、西班牙以 及丹麦,分别占我国进口猪肉的20.8%、18.9%、16.2%以及12%(海关统计数据)。反映出不仅是美国,欧盟国家的生猪养殖成本及价格较国内均 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从美国角度看,2014年美国生产的猪肉和猪肉肉品中有26.5%出口国外,达48.03亿磅,价值66.74亿美元,出口总量和出口额较2013年分别增长2%和10%。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按照猪肉出口总重和价值计算,分别列美国猪肉出口市场的前3和前4名。  美国出口中国猪肉含莱克多巴胺吗  2014年8月,中国实施瘦肉精使用禁令,宣布禁止从六家美国肉类加工厂和六家冷库进口猪肉。2015年上半年,美国猪肉出口量113.36万吨,降4.8%,其中出口中国大陆猪肉降55.5%。而2014年的降幅为34%。  这对美国猪肉出口商来说绝非利好。为了重新占据中国猪肉市场份额,美国农业部2014年曾发布公告称,2014年7月1日后对中国出口的猪肉都不得再含有莱克多巴胺。如今,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也为美国的猪肉产业发展发出了同样的呼吁。

 我国禁用“瘦肉精”美国人会怎么看  当 然不会高兴。除此之外还有这么个情况,在我国,16种“瘦肉精”是一竿子打死——一律禁用——当然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但“瘦肉精”这个词却也被赋予了特定 含义,近乎成为一种“有害猪肉”的代名词,这恐怕是当初的“发明者”所始料未及的。我们禁用“瘦肉精”为什么美国会用?这恐怕也是国人惯常的思维方式。但 美国人怕是也在想,你们说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我们也禁用啊,我们允许用的是莱克多巴胺,这关你们所说的“瘦肉精”什么事?  有些人习惯于按自己的思维说话,讨论莱克多巴胺,动辄和“瘦肉精”扯到了一块,有说:美国某某某“仍然坚持认为,‘瘦肉精’对人体无害”云云,不知恩普特南先生看到了会怎么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