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兽药新闻 » 正文

中药现代化不能急功近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1-05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2
日前,有关部门透露,对于中药的药品注册,国家将有意从技术上实施中药与天然药物分开管理。

  对此,长春中医研究院侯春国副研究员认为,中药研究注重的是中医理论,强调继承传统,而非片面的高、新、尖;天然药物研究则注重现代技术,强调研究“实体本质”、探求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强调对微观结构的认识,是用西医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中药。

  侯春国告诉本报记者,对传统的中药来说,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抛弃中医理论基础,盲目利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药理、药性及功能主治的解释;而对于天然药物,也不必因为它们改变了传统药材的中药属性而痛心疾首中医药传统的丧失。事实上,二者优势并存,市场的开发需放大各自的优势,而不必一味地盲从追随。

  传统中药仍有市场空间

  事实上,对目前诸多中药企业来说,中药现代化更多的是形势所迫。

  从国内市场看,西医对中药的排斥已是公认的事实:医院几乎是西医方法诊疗的阵地,中医院里的大多数中医也更多地放弃了望、闻、问、切,而改用医疗器械进行诊断,中医开西药被认为是正常的事情。

  “中药要有出路必须实现现代化。”在这种共识下,为了进军更大或更专业的市场领域,迎合人们日趋现代化的消费观念,一些中药企业不得不委曲求全、削足试履,套用西医理论解释中药,或者将原本疗效确切的中药硬行向现代化给药途径突进。

  侯春国认为,虽说目前业内在中药的剂型改进、质量控制、现代化工艺、疗效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药要真正走向国际市场还没有实现最后的突破。

  比如在美国的许多州,我国中医药的地位就未得到法律的确认,因为FDA对药品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成分要明确,如果是复方制剂,其中的每一种化学成分的药效作用,乃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和毒性的影响都要清楚。而我国目前的中医理论还难以阐明中药的这些“物质基础”,因此导致了中药在进军国际化市场中遇到很大的阻力。

  “今年1~6月,我国中成药的出口是9000多万美金,洋中药的进口则是8000多万美金。”侯春国称,“这个市场你不做别人就会做。既然国外有巨大的市场,我们因何不按国外的‘游戏规则’加快对中药的推广?所以,开辟一个新的天然药物市场,应当符合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也符合科研单位、中药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中药不能急功近利

  天然药物的巨大市场潜力,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中药就没有发展的空间。

  “近几年整个中药行业规模增长衡定,某一些品牌有所增长,不过是挤占了其它产品的市场。所以说,目前的中药市场其实还看不到真正的市场开拓,中药的市场化程度仍然不够”。北京颐达药物研究院的张明五经理如是说。

  “事实上,传统医药正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张明五分析,人类疾病谱正在呈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慢性病特别是多脏器疾病、因衰老引起的功能低下等发病比率增加;二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中风、肝胆疾病、睡眠问题以及有些癌症增加;三神经、心理障碍等精神疾患增加;四艾滋SARS和禽流感等传染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五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增加。在这种新的疾病谱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变化,一个预防保健的时代即将到来。

  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提出:预防胜于治疗。给一个人治病用的钱,如果用在预防上,可以治20个人甚至30个人。而“预防”与“保健”正是中药的优势所在。

  然而,一个不容乐观的现状是,我国中医药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了传统中医药的断代危机:凭借经验判断的寒、湿、暑、热、燥、阴阳失衡等症状,现在年轻人已很少懂得,更不用说中药的自我药疗。加上市场化传播对大众消费的影响,近乎造成了全民对传统中医药实用主义的放弃。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早餐后吃上一片这样那样的维生素的同时,有哪个中药企业有意培养消费者对中药的习惯性消费?

  张明五说,其实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关怀,如国家中药现代化示范工程、国家新药基金、863创新药物、火炬计划、新产品计划、“十一五”等数百亿的国家资助,但由于利益机制的驱动,中医企业更多的资源投入是急于攻占急救市场、做大专业治疗性市场、快速回笼资金,对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健康需求的教育则投入太少。

  “一药两制”齐头并进

  对于目前中药市场的开发现状,业内人士仍认为:普遍虚火蔓延。市场跟进、主力品种跟随造成了行业的低水平仿制严重,整个行业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

  据了解,2005年国家共批新药907个,其中中药1-6类新药有72个,按新药管理的改剂型产品有835个,而批准的仿制药有1876个。近两年以仿制为品种研发策略的企业又瞄上了中药保护品种,经过简单改剂型之后申报新药。

  对此,国家药监局注册管理部门也指出,目前中药企业急需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国家将严格分类管理,对于新药将会有新的定义;对于仿制药的审批会根据其仿制的先后,从价格、利润上给予不同的政策规范,从而限制雷同的、低水平的仿制;对药品的改剂型则会提高标准,并对于改剂型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做出全面审查。

  如此规范之下,必能带来中药发展的“新气象”。同时,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医药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分开管理必将作为引导中药走向国际化市场的策略选择,而成为一种趋势。

  在此基础上,我国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也应该明确。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就公开表示:现在中药发展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按有效成分去做,我们现在真正走向世界的都是这一类药,包括青蒿素;第二条路是中药复方制剂,这些传统中药将来走向国外必须随中医一起才行。但我们可以先在国内做起来,“一药两制”齐头并进,即传统中药和现代药物都要研究,让经典的更加经典,让创新的更加创新。

  “从目前国内中药的发展来看,实际上也主要存在四类开发模式:传统中药、现代中药、化学中药、生物中药。现阶段中药产业的基础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各种中药必须协同发展:既不能固守传统排斥创新,也不能盲目创新急于求成;既要满足市场,又要创造市场;既要保持基础市场,又要争取高端市场。”侯春国如是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