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中国奶牛养殖业有三大误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5  浏览次数:397
核心提示:当前中国乳业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引起相关问题及形势的误判,从而危及产业长期发展。建议中央对当前

当前中国乳业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引起相关问题及形势的误判,从而危及产业长期发展。建议中央对当前养殖存在的困难给予高度重视,并加快政策实施,解决相关问题。

中国奶牛养殖业有三大误解

中国奶牛养殖业有三大误解

李克强总理在访问爱尔兰并参观当地奶牛家庭牧场,释放深化中欧乳品贸易的信号。但同时也提出中国农牧业应积极向欧洲学习发展经验,加快现代化转型步伐。当前中国乳业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引起相关问题及形势的误判,从而危及产业长期发展。建议中央对当前养殖存在的困难给予高度重视,并加快政策实施,解决相关问题。

奶牛养殖目前存在以下三方面误解。

误解一:当前杀牛倒奶是落后产能淘汰的结果

2014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河北、山东等地出现较为严重倒奶杀牛现象,并蔓延到其他省份。有人认为,这是市场条件下,对落后产能淘汰的结果。由于中国散养比重高,为提升养殖规模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适当淘汰落后产能是有必要的,但实际情况不尽然。

 

目前国内养殖主体不再是落后的散户,而是已经形成规模的经营主体。2008年后,国内散户养殖淘汰加快,2013年更是大批退出市场。目前,国内散户养殖比重不超过10%,大多数杀牛倒奶的是规模在几百头到千头左右的中小规模养殖主体。我们认为,这些经营主体占目前中国奶牛养殖的70%。

 

他们形成方式主要有二:一是2008年前后陆续形成的养殖小区。2008年后,地方政府为加快规模化发展,集中建立一批养殖小区,组织大批散户进入小区,由于经营主体仍较分散,产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仅仅是集中饲养,因此,我们称之为松散型规模化。二是各地自发组织形成的家庭奶牛合作社,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内蒙、山西等地。这些中小规模经营者,是未来奶牛养殖向现代化转型的主体,是实现适度规模养殖,推动家庭牧场及合作社发展的中坚力量。

 

另外,近两年国内奶牛养殖水平及原奶品质均有明显提高。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奶牛年平均单产已经达到6吨,菌落数及体细胞也较以往有明显下降。据奶业协会数据统计,2014年国内奶牛养殖平均体细胞387.15千个/毫升,比2009年下降35.9%,平均乳脂肪率及平均蛋白率比2009年分别上升2.2%和1%。

 

可见,当前杀牛倒奶并非是对落后产能的淘汰。由于国内市场与国际过快接轨,使得国际原奶供求及价格与国内形成联动,进口奶粉价格暴涨暴跌严重影响国内原奶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造成持续的杀牛倒奶。

误解二:中国原奶的高价格将长期存在

2008年之前中国原奶价格总体低于国际平均,当时小农养殖的产业组织模式具备较明显的经济性,饲料自给能力强且价格偏低,人力成本忽略不计。但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落后,养殖加工利益矛盾突出,随着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传统小农养殖体系完全被瓦解,并由此开启中国奶牛养殖转型之路。

 

事实上,近些年国内原奶价格高涨,并高于国际,表现为饲料、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但根本原因主要是:一是向规模化转型引起的产业链“系统性”成本高,主要表现配套的优质饲料供应、全网覆盖的防疫、自繁配种体系等没有形成很好规模,布局结构不合理,在发展速度上滞后于规模养殖,规模化牧场管理水平低,相关人才缺乏;二是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产业组织模式发展滞后,养殖的抗风险能力差,经营主体仍独自承担养殖及市场风险。

 

受土地承载及水、牧草等资源瓶颈限制,中国奶牛养殖成本不可能像自然资源丰富国家那么低,但配套设施完善起来,建立起以适度规模化、集约化为主的中国奶牛养殖,原奶价格未来在国际上必然具备比较竞争优势。

 

以现代牧业为例,为提升高蛋白牧草自给率,企业加快牧场配套的苜蓿草种植,已经在安徽三河等地区种植苜蓿草10万多亩,未来随着牧场配套苜蓿草供应体系建立起来,养殖平均成本比目前至少下降20%,奶价可以与欧盟平均价格相当。

误解三:贸易自由化必然牺牲奶牛养殖为代价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国家将加快更广泛的自贸协定签署及自贸区建立,推动对外贸易的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外大量低价乳品必将进入中国市场,并对国内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冲击。因此,有人论断,为了国家宏观战略利益,有必要牺牲奶牛养殖产业利益为代价。

其实,通过提升产品标准,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可以有效规避乳品进口对国内奶牛养殖的影响。我们知道,由于“奶源北方,消费南方”的差异,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建立起以常温为主的产品结构,并在产品原料标准中为大包原料奶粉使用降低门槛,这是造成最近几年进口原料对国内冲击较大的主要原因。

 

因此,现行的产品标准有很大修订的空间,可以有效保护本国奶源。在不违反WTo原则下,加快国内产品标准修订,引导国内、国外乳资源在不同产品结构中扮演不同角色,一方面可以保障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奶牛养殖产业。

 

随着消费水平及健康理念的深入,消费者对低温乳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低温产业快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乳品的同时,可以有效保护本土养殖业。当务之急,应加快树立消费者对乳的正确认识,普及乳品消费教育。

 

另外,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国外乳品价格的低廉,迫使国内养殖企业围绕“降低成本”,加快调整升级步伐,也是件好事。

(源自:新浪财经,作者:宋亮高级乳业分析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