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箭,岁月如梭,在承接2006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下,中药材市场波澜起伏的2007年即将过去;满载喜悦的2008年即将来临。在此回顾总结2007年,希望对2008年有更多的帮助。
一、回顾2007年
2007年在没有掌声与喝采中缓缓落下帷幕,习惯了“旺季不旺”的商家已经没有往昔的慨叹和不安,在经历了2007年中药材市场的大起大落、股市的大幅震荡洗礼后,商家投资理念和心态更趋于理智,不再是抱怨,更多的是在等待,。2007年,是一个不平凡之年:粮价上升了,物价大涨了,工值翻倍了;中药材火了,股市彪升了,房价飞涨了,银行全面加息了。2007年是一个全民投资的一年:货币的流通过剩,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股票、期货、国债、证券、基金等这些看似遥远的投资项目,在一夜之间已走入寻常百姓的家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2007年更是一个全民普及经济知识,增强经济意识的一年。虽然说药材市场火了又冷,股票升了又降,但从客观上促进我们迈出了一大步,2007年是一个转折之年、改革之年,经济基础在变,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也在变,因此我们商家也要跟上形势,适时、适势而变,在变中求机遇,在动中谋发展。
2007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迅猛,有经济增速过热的风险。经济出现了四大问题: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资源、能源、地产、金融等垄断性行业造成垄断产业价格暴涨。
2007年药材市场走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7月底由于劳动力及生产物资上涨,生活品价格上涨,进而引起其他商品(包括部分中药材)价格也大幅上涨。7月达到最高点,药市出现淡季不淡几乎全线飘红的情况。
8—9月底为盘整期,由于上半年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使市场商家人气旺盛,不论是供大于求的药材还是自然减产的品种,甚至是三类小品种也普遍涨价。由于价格基本存在虚高,反而大大制约了实际购买力,销量萎缩,大部份药材出现有价无市。随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连续加息、降利息税抑制经济过热。多数药材价格横盘有待于真实回归。如:荷市黄芪10.5元左右,当归﹙小条﹚45元左右,川玄参8.5—9元,川白芷9—9.5元,云木香7.5元左右,红花40元左右,白扁豆6—6.6元,辛夷花19元左右,川银花36元左右,益智仁24.5元左右,白胡椒36一37.5元,薏苡仁8元左右,独活12—13元,柏子仁60元左右,野菊花22元左右,泽泻6元左右,石菖蒲15元左右,麦冬25元左右,白芨65元左右,党参15元左右等等。
10月至年底市场成为下滑期,搭车涨价的品种纷纷显出疲态,上涨过度的品种也挤去部分泡沫而回落。只有少数野生资源枯竭或库存薄弱的品种坚挺于市甚至继续上攀。
总结过去方能把握现在,立足现在才能更好迎接未来,2007年值得我们共同回眸。
1.新基础、新周期、新特点
十年的期待,历史的重合,让更多的商家对2007年充满信心,但因进入新世纪后,人为因素、生产基础改变影响,多数上周期价升的品种出现了前推或后移;而一些新的品种却不断创造历史,如当归、龙胆草、冬葵子、西红花、九香虫、乌蛇等品种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历史标杆。历史有其惊人的相似性,但历史却决不是简单的重合与叠加。2005年,市场转折年;2006年,市场发展年;2007年,市场爆发年。受周期感应、自然和宏观经济向好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品种均出现了波动,虽然不少品种没能与其历史重合,但这并不能否认周期存在的客观性,因为市场的经济基础已经有了质的改变,生产基础的改变,必然也影响此周期走势。因此新基础、新周期,自然也将是新特点,我们商家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周期。
2.药价参照物改变
过去,我们审视药价的高与低,确定其成本价,往往是将药价与粮价对比,药价高于粮价则生产难调整,不能入手;反之,药价低于粮价则生产萎缩,可大量入手。粮价做为参照物是直接建立在当时农材生产力较低的基础上的,多数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大力保护进城农民工权益,工值成倍提升,使得成千上万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涌向了城市,农民收入由前几年单纯的粮食收入改变为以工资收入为主,药价也由单纯的与粮价相比改变为药价与工值相比为主。一些品种也不能再简单参照以往的低价,一些生产过剩的品种也难降到以前低谷,近两年来,很多家种生产周期短的品种却往往能持续两三年高价,充分说明工价对药材生产的影响。
3.“减产论”影响力下降
天气等自然灾害因其偶然性和突发性,一直是促使相关品种价格变化的导火线,对刺激市场人气起了重要作用。2007年上半年党参因天旱而一度高升,下半年又因多雨而直线下滑,天气调控着人气,人气又直接影响了价格,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人气的骤热骤冷,市场超买超卖,又在一定程度掩盖了市场真实需求。但今年商家对待市场时,不仅仅考虑天气因素,而是综合考虑供应、需求等各方因素,因此虽然2007年受灾品种不少,但很多品种却是减而不升,这说明减产论的影响力已有所下降。
4.人气影响力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07年市场价格的轨迹变化是随人气高低的变化而变化。2007年上半年,市场在自然减产、外界利好、全民投资等因素推动下,市场人气高涨,市价急速飞升,过热的投资有不少商家慨叹:现在看品种,只要看人气就行,买品种就是赌人气;但好景不长,2007年下半年,市场形势却骤然直下,市价纷纷回调,人气落至新低,前期人气越高的品种跌得越惨,越降商家越不敢买,在价升时,人气迅速膨胀,而价降时,人气又恶性竞争,因此人气是双刃剑,需要我们商家因势利导,善于从细微处加以把握,在今后市场分析中,也需密切关注人气的变化,人气聚集,需要各方面条件配合,而人气消散,可能仅需要一个消息,人气下降比人气上升更能把握。无论上涨也好下降也罢,人气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可能将某品种的价升、价降提前,缩短变化周期。
5.需求下降形势依然严峻
几年来,商家一直喊需求下降,但今年的需求下降形势却格外显现。以前是“旺季产地火,市场平”,而今年却是旺季产地、市场都疲软,各方显示需求均下降,这一点必须引起商家高度重视,同时药厂更加严格的按药典标准来检测药材产品含量,这必将会改变我们一些传统的对药材质量的认识。
6.国家政策、国际环境影响向深层次延伸
前两年,国家政策、国际环境变化更多的是对单品种的影响,如2005年粉防己、川黄柏因新版药典的颁布而价升,2006年西红花因伊朗局势紧张而高走,但2007年,国家政策、国际环境却是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延伸,因国内经济过快发展,使得各行各业投资火热,带动了2007年上半年中药材市场的火热,而下半年因国家银行连续加息等宏观调整,又使中药行业进入一个低潮;国际环境的变化,引起油价的上涨,运费的提高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2007年,国家、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影响。
7.出口萎靡不振
2007年,对于出口商家来说是一个难熬的一年。人民币的升值、国内劳动力价值的提升,使得我国对外出口竞争力下降,笔者一个搞出口朋友,十多年来每年都要参加广交会,而今年却例外没去,问其原因:“竞争力下降,订单难拿啊”!;另一方面,出口门槛提高,检验、检测标准提高,二氧化硫、重金属、农残留管理更加严格;再加上我国现在多数中药材只能以食品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因此2007年中药材出口是萎靡不振。
8.市场两极分划,淡季提前来到,且持续时间延长
2007年中药材市场可以说是两极分划,走了极端,上半年过火,而下半年过冷。往年中药材市场是“淡季不淡,旺季不旺”,而今年却是“淡季也淡,旺季也淡”,往年“淡季不淡”指的是夏秋两季,“旺季不旺”指的是冬春两季,而今年大家体会最深的却是:从6月份淡季就开始,一直持续半年多时间,淡季提前来到,而且持续时间延长。
9.产新品种多数平稳,价格降幅不大
2007年除个别品种外,多数品种产新平稳,价格波澜不大,一改往年“产新价升或价降”的局面。因2007年多数品种均上升一个新台阶,时下多数品种在一个相对较高价位下运行,这无疑为明年商家经营提出难题。
10.家种品种生产恢复
从2005年中药材市场大盘启动,连续三年农民获利均丰,使得一直在外驻足观望的农民也加入种药行列中来。从2007年麦地与闲地比例来看,明年中药材种植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11.小品种异军突起
与多数大宗药材日趋平稳相比,小品种可谓风光独好。从葶苈子到冬葵子,从金莲花到葛花。金果榄、猫爪草、韭菜子、白丑、蛇类品种等相继都跃上了一个高价位,且市场无货,专营商获利颇丰。因此,我们商家在慨叹生意难作之时,不妨把目光也转移到二、三类品种上来。
12.信息市场化加强,理化指标进入平常
2007年,是中药材信息行业发展和进步的一年。各大网站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广大药商服务。市场发展,必然促使中药材信息行业与之相适应的提高,信息与市场的不对称局面有了很大改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也将信息化列入发展方向,我们相信,在不久将来,中药材信息行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广大商家也应融入这一历史潮流中来,由座商、行商加入到网商的行列中来。
2007年是一个理化指标之年。物价指数、消费指数、市场指数、大盘指数等等各种理划指标走进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步走向一个数字化时代。
13.股市贴进药市
药市如股市,在2007年商家均有了切身体会。股市上的名词术语也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市场上来。虽然,2007年,股市抽走了药市大量的资金,但股市却真实的给广大药商上了生动的市场经济课,我们相信经过了股市的洗礼,市场的商家的心态会更好、更理智!
2007年可圈可点之处颇多,2007年是一个改革年 、创新年、学习年!相信经历过市场变革震荡之后,领悟人生大喜大悲之后,大家一定会有一个全新心态来迎接2008年!
二、展望2008年
2008年是一个充满遐想与希望之年,2007年所有看好后市商家的希望均寄托在2008年!奥运盛事,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深层次的发展!我们期待2008,预祝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但2008年也给中药材市场带来无限挑战,多数品种价位在高位盘整,家种药材生产不同程度恢复,我们经营方向又在何处呢?
1、2008年天气仍将是一个不稳定性因素,时下天气恶化已引起国际组织的关注,但这恰恰说明气候恶化的程度,虽然现在大家开始关注气候了,但毕竟已有滞后性,因此2008年天气仍将是关注的焦点;
2、“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对农民扶持力度,工值还会将在一个较高价位上运行,因此,2008年我们更应关注一些工值较多的品种。
3、调整经营方式,在经营中寻找商机。总之,个人有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路有千条万条,总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2008年正好是奥运会在中国的举行年,灿烂的中药文化势必会借助这股强劲东风映染全球。中药材不仅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主要材料,又是农民增加收入的农副产品。由于它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占优势,历次的药品降价,政府都是倾向和保护中药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在农村中医药仍占主导地位,农村终端销售点将会扩大中成药消费市场,从而也会加大对中药原料的需求。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不断增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深受世人所亲睐,中药提取物已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主力军。有了政府的保护和世人的认可,只要广大药商提高规范意识,重质量、讲信誉、该行业皆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财富。
虽然羌活、甘草、丹皮、桔梗、黄连、三七、天麻、姜黄、黄精、玉竹、大黄、延胡索、人参、何首乌、白术、山楂等大宗潜力品种早已倍受多商关注。但我们还要深入了解产地及市场供求关系,集思广益、去粗取精把握信息。让现代网络、专业期刊给广大药界同仁载金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