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唯快不破的关键时期。世界发展变化之速度,让大多数人应接不暇。特别是世界快速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传统行业发生了化学反应,结果让人惊讶。因此,很多人产生迷茫:路,下一步到底应该如何走?
在看不懂和迷茫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快学习、快导入、快转型……没想到,之后是快速走向灭亡!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空穴来风,这是一些企业巨变时期的本能反应!如条件反射的去做了,但还没来得及深度思考,世界就已经不再给它机会。再微信上,我看到了一个好友的企业在一年内做了三场大型的销售培训,培训本来是提升能力的好事,但三场大型培训由三个不同的公司来实施,它们的课程体系不一样,甚至一些理念有很大的冲突。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那么多的知识,业务员能消化掉吗?如果都是一知半解,可能甚至还不如不知;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基本理念都有冲突,那么销售员应该如何面对?如何选择呢?
这仅仅是一个现象而已,面对行业及社会的迅速变化,企业自然要及时应对,但依然要保持冷静,至少要规避行业转型期的4个大“坑”。
一、不明立身之本
一个企业之所以在之前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定是某一方面曾经做得相对出色。那么,在行业竞争加剧和行业转型期间,就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出现方向迷失,发展缓慢或是滞后甚至是倒退。想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思想,新的营销模式,迅速调整战术,运用新的营销技巧甚至是制定新的公司战略等等。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当下的竞争,已经不是战略和战术的单一竞争,而是系统的竞争!
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系统竞争的前提首先要明确、理性的盘点自己的优势,结合市场、客户的需求进行持续的升级,并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然后在对自己的劣势进行盘点,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调整以规避劣势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病急乱投医
这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满世界都充满了励志和心灵鸡汤,也让我们日渐丧失了甄别能力。
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开始进入整顿期和转型期,很多人开始浮躁,焦急,感到无所适从。也给咨询、培训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有一群从来没有做过企业经营管理的人,通过在网络上面搜集一些资料,然后快速学习一些演讲技巧,就开始了所谓的“培训式咨询”。不得不说他们的培训技巧很到位,但一些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话,越发让企业迷失了方向。殊不知,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面临的问题、挑战都是不一样的,有一部分讲师(或者自称为咨询师的)所从网络上面下载的东西,大家在听的时候好像很有道理,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因为他们讲的都是“该做什么”,而没有讲“该怎么做”!有一些话变成的“正确的废话”!
这就好像你生病了,给你一个从来没有看过病的医生,你敢让他看吗?所以,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有效的甄别和筛选越发的重要!现在,我们发现一些过去非常有效的“营销模式”,今天仿佛失灵了,为什么?是因为市场竞争开始多元化、行情变化周期大大缩短、客户面对的诱惑花样翻新。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统一的模式变得僵化,而化小作战及决策单元,给有能力做决策的人更多的权力,反而更有效,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其实,无论是华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做决策”,还是稻盛和夫推崇的“阿米巴”经营,都是此类卓有成效的实践。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今天,一些决策不够灵活的过度管理型大企业,越来越多的遇到了困境。那些曾经有效的道理和方法今天真的还有效吗?
三、只有“浅思维”
受“快思考”的影响,特别是微信的传播,让我们每天都接受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于是乎,大量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浅思维便出现了。应该承认,好读书、爱学习是个很好的习惯,但现在受信息数量和碎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都进入了“浅思维”状态。以至于断章取义,对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理解,每看一句话都好像有意思,但是都没有深入,也就无法理解作者真正表达的意思。也就更无法做到鲁迅先生说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境界了。那么我们在转型期间,就应该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度思考,最终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转型方案。
四、不停地变
在行业转型期间,确定好方向之后,需要的是不断坚持,坚持把对的事情持续做对。因为每一个方案的制定,都是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结合公司的现状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坚持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只有坚持以顾客价值为导向,才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才能够实现企业价值。就向我现在,针对每一个企业所设计的提升方案都是独一无二的!让企业用最小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收益才是咨询师最大的价值所在!
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多数人倒在了明天晚上!”如果不能够坚持把对的事情持续做对,做到极致,在当下这种环境里要生存就更费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