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养鸭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 饲养品种杂乱,生产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鸭的饲养量超过5.25亿只,位居世界之首。究其历史,我国的养鸭生产一直与水稻生产相联系,且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通常饲养兼用型品种或蛋用型品种,肉用型品种很少。利用淘汰蛋鸭生产加工产品的传统仍然保持。淘汰蛋鸭屠体质量不高,且羽绒价格也远低于白羽鸭。鸭的饲料报酬比鸡低:肉用仔鸡为1.8-2.0:1,肉鸭为2.5-2.8:1;蛋鸡为2.2-2.7:1;蛋鸭为2.7- 3.0:1。就肉鸭而言,我国近些年培育的肉鸭生产性能比国外的肉鸭低,就饲料报酬而言,北京鸭为 2.7-2.9:1,英国樱桃谷鸭为2.45-2.50:1。
2、 饲养方式落后,经济效益差
鸭的饲养方式粗放,是我国养鸭业的一大特点。我国传统的鸭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养鸭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如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近几年才从单纯放牧转变为鱼鸭混养,从喂单一饲料转变为喂配合料,从季节性饲养转变为常年饲养,从一家一户零星饲养向区域性的生产方向转变,专业户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从整体看,我国养鸭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除了北部新发展起一批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以外,我国养鸭业生产主要是以一定规模的分散饲养为主;还没能形成象养鸡业那样的独立性生产,即集种鸭饲养、商品鸭生产、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生产环节为一体的联合体生产企业。目前形成的非独立性生产模式,即以一个企业为龙头,带动周围的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农户进行生产。由于饲养规模不大,饲养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对市场波动的承受力差,经济效益不高。
3. 科技投入滞后,产品质量低劣
养鸭业科技投人远落后于养鸡业。我国养鸭业之所以超过其它国家,主要是我国养鸭业传统方法在起作用。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养鸭业科技投人滞后、产品质量低劣的状况。而养鸭业还没有制订全国统一的饲养标准,不少生产场是引用的养鸡饲料标准。鸭的人工授精技术,特别是番鸭的人工授精技术还不成熟。
4、加工工艺落后,商品梢路狭窄
变蛋 、板 鸭、烤鸭这些传统产品虽然历史悠久,口味独特诱人,能体现东方饮食文化的特色,但至今基本上仍以手工作坊生产方式为主。没采用现代方式,将普通面包和鸡肉渗透到世界各地。在销售方面,国内目前流行的连锁商业网点鸭产品的经营还不普遍。我国养鸭业缺乏“向外看”的宏观构思和战略设想。鸭产品很少出口,鲜鸭蛋的出口几乎等于零。
二、养鸭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 抓住机遇,加快养鸭业持续发展步伐
随着加入 WTO步伐加快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养鸭业将成为遵循经济规律而发展的产业。它将在畜牧业中步养鸡业之后成为第二个实现资源配制和利润分配合理化的产业。随着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对鸭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必然对养鸭业的持续发展产生刺激作用。我国鸭产品出口前景看好,旅外华人的消费市场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东南亚几国相继颁布法令限制畜牧业的发展,鸭产品市场缺口增大。养鸭业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是能吸引多部门参与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产业,预计畜牧、外贸、商业等部门将参与其中。国外和港澳台的养鸭业将在国内兴办独资、合资、合作企业。我们应当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促使饲料加工、设备制造、疫苗生产、产品开发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加快鸭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推动养鸭业持续发展。
2、 开发饲料资源,为养鸭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研制符合鸭营养需要的饲料标准,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开发来源广泛且廉价的饲料资源。
3、 提高生产性能,为养鸭业持续发展莫定良好基础。
要实现养鸭业的现代化,同时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提高生产性能是关键。北京鸭育种自1986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以来,采用先进的育种方法进行育种。商品代肉鸭7周龄体重达 3.45kg,料肉比2.7:1,南口北京鸭育种中心新品系北京鸭各项生产性能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与国际同类先进品种抗衡。肉鸭品种应坚持以国产为主,适当进口为辅的原则,以北京鸭原种场、绵英樱桃谷种鸭场为核心,推广北京鸭和国产樱桃谷鸭,引进少量法国巴巴里番鸭来改善肉质。同时开发兼用型麻鸭的肉用性能,生产肉仔鸭。蛋鸭应加强对绍鸭、金定鸭、高邮鸭等品种原种场的建设,稳定并逐步扩大核心群,以本品种选育为主,提高生产性能。
4、建立良繁体系,为养鸭业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在生产性能改良、培育优质高产的种鸭基础上,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特别是肉鸭,围绕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等优良品种,建立种鸭场和二级繁育场。为实现“祖代种鸭一父母代种鸭一商品代苗鸭一饲养成鸭一鸭制品一市场”的一体化生产打下基础。
5、完善生产体系,为养鸭业持续发展减少市场风险。
在一些地区逐渐形成非独立性生产模式,以一个企业为龙头,带动周围的具有一定饲养规模的农户进行生产。创造条件,发展规模化生产,完善产业结构,组建鸭业集团,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优势,完善生产环节的配套建设,使集团成为集种鸭、饲料、饲养、防疫、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增加养鸭业的抗风险能力。
6、 综合防制疫病,为养鸭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贯彻 “ 防 重于治”的方针,加大科技投人,研制预防疫病的生物制品,大力开发防制疫病的低残留药品。制订切实可行的免疫计划,使养鸭业的疫病威胁降低到最低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某鸭场出现恶性疫病时,全场销毁,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扶持大中企业发展,增强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7、 积极开发新品,为养鸭业持续发展加大引擎动力。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鸭产品的加工作为养鸭业的龙头必须时刻扭住不放。今后,无论是在产品的风味、加工的批量,还是加工的工艺、工厂化程度方面都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较大的突破。自动屠宰、真空包装、密封熟制、微波消毒、即开即食,逐步与现代消费需求相适应。鸭的产品形成系列化。分割制品只是初加工的重要方向,要引进高新技术,突破分割制品保鲜技术难关,做到既能延长保质期,又能保鲜。鸭的熟食制品加工必须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需求,开发腌腊制品、罐装鸭制品,特别是鸭快餐、旅游休闲鸭食小包装等旅游快餐食品。对鸭蛋除生产传统的塘心皮蛋、松花蛋、咸蛋外,还要开发其它产品,研制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无铅无泥变蛋,或将鲜鸭蛋加工生产成液蛋,以便拓宽出口销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鸭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其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