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政府了为保护农牧的利益启动了玉米收储政策,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7次收储(2015年还未实施),而这一政策或在2017年结束。
收储政策缘何执行8年便完成其使命?不可否认,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收储政策较大程度上保护了农牧的利益。但反过来,却也阻碍了玉米正常的市场运行,提高了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的采购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玉米要比进口玉米高出800元左右。由于国内进口玉米存在配额限制,作为玉米消费最大群体饲料企业,去年开始大量进口高粱、大麦等用以替代国产玉米,比如温氏、海大等大型饲料企业。再加上今年国内养殖市场、深加工市场需求疲弱,玉米消费更是明显削减,而这样的结果是,最终大量的玉米被收在国家的仓库里,也给国家造成了压力。
上个月,中国发改委和农业部曾表示,国内玉米价格要让市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意味着收储政策将作出调整。有分析人士称,这最早在2017年或将实现。
收储政策.jpg
针对今年(2015年)的玉米收储政策将继续,但是在规模、价格上都会有所减少、下调。有文章显示,农业部和发改委认为今年的玉米政府保护价料较上年度的每吨1800元下调20%。
受此影响最大的或为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该地区每年玉米总产量在6000-7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5%左右。
因此停止收储政策,靠市场经济来调节,那么短期内玉米价格继续下调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将影响东北地区的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人认为,这或使得玉米沦陷为依靠国外进口的命运。
但是国内玉米价格下调,无疑是饲料企业、深加工企业喜闻乐见的。在此之前,刘永好等饲料巨头就在多个场合呼吁国家放开玉米进口配额限制。作为饲料中添加量60%的玉米,将大大降低饲料价格,这对于整个畜牧行业都是意义重大。
再往下,饲料成本的下降,将使得生猪、蛋禽、肉禽、牛奶等成本下降,消费者的成本也将一定程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