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梅县:如何在“猪周期”魔咒下避风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2  浏览次数:197
核心提示:一年平,一年亏,一年赚了补三年。对于产业化程度并不高的我市,养殖户往往在猪周期里面身负重伤。据了解,2003年以来,国内生猪

“一年平,一年亏,一年赚了补三年。”对于产业化程度并不高的我市,养殖户往往在“猪周期”里面“身负重伤”。

据了解,2003年以来,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价格波动,平均周期长度为30个月左右,峰值分别在2004年9月、2008年1月和2011年8月。最近一次的低潮期在2013年开始,然而很多养殖户原本预期在2014年年底会到来的猪涨价,并没有如期而至。

我市业内人士认为,“猪周期”目前很难完全破除,减少亏损要从多方面着手。

适度规模化养殖

可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从各规模养殖场的出栏量看来,大型猪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明显更有成效。2011年-2013年,我市大型养殖场的出栏量三年持续增长,由25.4万头增加到31.9万头,在2014年亏损年出栏量则扭头直下,下调至30.2万头,出栏量所占比例也持续下调,从2011年的63.7%下调至2014年的45.4%,降低了18.3个百分点,调栏幅度明显。

“不管价格高低,都以相同的出栏量去供应市场。以自繁自养的模式,灵活调整猪仔和肉猪的出栏数量。”宝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志鹏表示,虽然大型养殖场在行情低潮所受亏损压力更大,但由于大型猪场的出栏数的控制能力及资金承受能力更强,因此他们在“猪周期”面前显得比较淡定。

抱团发展交流市场信息

引导合理养殖

在前两年开始的猪价低潮期,能够尽量躲避风险的养殖户依靠的仍然是经验判断,建立信息分析预测平台显得尤其重要。

今年这种供需的不平衡最初是从南方市场开始的。随后北方猪肉资源南下,南方市场价格因为补栏及北方供应而渐渐回稳。

梅县区生猪养殖协会会长林少歆说:“去年年中我们紧密关注大型销售公司的信息,扩大可靠的信息源,及时作出市场判断,然后通过协会加强信息的传达和交流。”林少歆说,去年年中根据他们对市场的分析判断,今年上半年猪价会上涨,协会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鼓励会员做好增栏准备。不少养殖户在去年末开始增栏,目前已经获得不错的收益。记者在林少歆的“梅县养猪圈”的微信群里看到,养殖户对市场信息有非常频繁的交流。

延伸产业链方便资金

周转和调整养殖计划

“2014年,生猪的存栏量控制到以往的一半,在低潮期大量淘汰母猪,一方面减少亏损,另一方面为下一轮涨价期做好准备。”梅县区的养殖户古宝志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除了养殖之外,古宝志还涉足批发、屠宰、零售等环节。他表示,因为自己有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掌握及时,能够迅速调整计划。“生猪供应数量少了,我们就开始提高价格收购,看到养殖户大量减栏的时候,就可以伺机做好增栏准备。”

此外,形成产业链也有利于资金周转。据了解,与养殖相比,生猪的销售和批发等中间商利润更加稳定,在生猪每头亏损300元的时候,零售生猪仍能保持一定的利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