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湟源天空格外晶莹透明,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满目苍翠。湟源县青海天成大荣养殖有限公司的金黄色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温暖耀眼的光芒。作为青海首家肉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全省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天成大荣公司的成长只是该县持续几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个缩影。
曾经,湟源县农牧业发展日益凸显出高寒地区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农牧业经济形态,农民的生活很苦。如何改变这一落后的面貌、让贫穷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成为摆在湟源县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通过调研,该县提出了建设“全省农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县”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情礼赞。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湟源人以“兴草为业、畜草联动、农牧互补、循环发展”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现代畜牧业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传统的草产业向现代草业转变,加快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循环农牧业,初步形成了政府引领、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基地支撑的格局,广大农户参与的“畜草联动”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现代草产业发展的新飞跃,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该县畜牧业总产值达3.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1%,农民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264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
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湟源县大力发展饲草种植业。2014年全县共种植黑麦、燕麦、青贮玉米等青饲草20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2.9%,草业生产的活力显着增强,对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吴生爱是湟源县的种植大户,近几年通过饲草种植项目,种植黑麦获得了不错的收益。2014年他种了4200亩,“一亩地效益好的话,能产700到800斤,净利润就达300到400元,实现利润60万元。吴生爱说,种黑麦项目对他们农民来说效益很好,带动了他们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湟源县还积极培育饲草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草业,在动员养殖户种植饲草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养殖企业、饲草加工企业发展订单饲草业,突出优化品种结构,加大良种基地建设和机械化耕作面积,重点打造哈城、大石头、草原、巴汉等千亩青饲草基地,全县饲草生产形成了”饲草加工企业带头、养殖基地或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上下联动、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
想要占据市场主导权,必须推动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为此,湟源县逐年提高规模化养殖程度,牦牛育肥和用青贮饲草育肥高原特有畜种牦牛取得新进展,从根本上改变牦牛完全依靠天然草场的传统习惯,在增长方式上,实现了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谈起规模养殖时,湟源县农牧、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刚说,以前农户都是分散养殖,效益不高,规模也上不去,现在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县养殖上千头的猪场已达13个,畜牧业龙头企业达26家。
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数量达73家,已通过省级认定的达65家, 2014年全县新建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20家,占地面积均在10亩以上,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肉牛羊养殖场4家,畜棚面积达56000多平方米、建成青贮窖20000立方米。
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善了全县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养殖业和饲草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这种以”规模化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养殖运营模式已成为目前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科技含量高、品质好的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科技对于增强产品竞争力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014年青海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PS面包草加工、年产2万吨的牛羊肉生产精深分割加工线、青海天成大荣养殖有限公司的万吨生猪冷鲜肉分割加工配送中心生产线等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产品远销省内外,走入高端消费领域,使得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生产的科技含量高的PS面包草供不应求,牛肉也卖到了广州等内地的大城市,而且价格还不低。“青海三江一力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魏海龙告诉记者。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了替全县人民保全一片”净地“,湟源县在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畜牧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和后续产业发展保障的同时,积极引导养殖场采用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堆积发酵加工为有机肥使用,实现种、养、加、销循环发展。
”可以说,我们公司现在是零排放零污染,所有的所谓‘废物’都得到了有效再利用。“魏海龙颇为自豪地说。
按照循环畜牧业发展思路,湟源县目前形成了以机械化种草——规模化饲草加工——绿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有机肥加工——有机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既减轻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又对有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一条生态循环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