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肉制品巨头双汇发展2 0 1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203 .54亿元,同比下降3 .27%,净利润更下滑9 .76%至19 .83亿元。而雨润的净利润则出现7 .24亿港元的巨亏。
在养殖行业这个产业链中,养殖企业和下游的屠宰、肉制品巨头一直是对“欢喜冤家”。从今年3月18日至今,生猪出栏价大涨58%,这让养殖企业业绩出现了由亏损转盈利的大逆转,但却让屠宰和肉制品巨头饱受销售和利润下滑之苦。
不过,终端需求的不旺盛也让后续猪价能否再上涨、肉制品巨头能否扭转不利局面充满变数。“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跟2011年猪价创下历史最高点时差太远了。”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如此感慨。
上下游冰火两重天
上半年双汇发展屠宰生猪620.45万头,同比下降19.1%;销售鲜冻肉及肉制品(其中:肉制品75.3万吨、鲜冻肉54.26万吨)129.56万同比下降5.21%.
双汇发展坦承,620 .45万头生猪的屠宰和75.3万吨肉制品的销售与计划相比是存在一定缺口的。对于原因,双汇发展认为,一方面是猪肉价快速上涨、公司采取了限量控价的经营策略,同时肉价的较快上涨形成了消费抑制,对屠宰规模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需求不足、消费不旺。
而雨润食品周一晚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虽微增6%至95 .84亿元,但净利润却出现了高达7.24亿港元的亏损。这是雨润自2005年上市以来首份亏损的中报。
对于巨亏的原因,雨润食品将原因总结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高端餐饮及肉类消费市场疲弱,经营环境日趋激烈。与此同时生猪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生产成本上涨。
双汇和雨润业绩双双承压,但养殖企业却呈现红红火火的势头。正邦科技原本在一季报中预计上半年亏损3000-5000万,但后来修正为盈利500- 1000万。而雏鹰农牧也是将亏损6000至8600万修正为盈利300-1000万。
正邦科技指出,二季度以来,生猪平均价格较上一季度增长20%以上。而雏鹰农牧则在业绩修正公告中指出,二季度商品肉猪价格上涨25%左右,商品仔猪上涨超过30%.
养殖企业与肉制品企业迥异的业绩表现背后,根本原因在于去年因为养殖亏损许多中小养殖户退出了,另外去年华北、东北猪病严重。生猪存栏量的大降,让生猪出栏价从今年3月18日开始大幅上涨。“由于生猪出栏量减少,导致双汇等企业的收购成本上升,另外也会导致其屠宰线开工率下降让均摊的成本增加。”冯永辉如此解读双汇、雨润等肉制品巨头业绩的不如意。冯永辉对南都记者称,从3月18日至今,生猪出栏价格累计上涨高达58%.
需求与猪价的“博弈”
生猪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导致屠宰和肉制品企业业绩不是那么好看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这个上涨的势头,最近似乎有回落的苗头。“这已经是猪价第四天回落了,全国每斤的收购价平均回落了1毛钱。”冯永辉表示,这只是刚刚开始回调,预计中秋国庆前还有5毛钱的回落空间。“这主要是因为8月份出栏的肥猪的数量明显提高了。”冯永辉指出。
不过冯永辉也指出,这波回调不会出现太大的下滑,因为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跟往年相比下降比较大。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也认可这个观点。“有数据说能繁母猪还在走跌,有数据说现在的数据低于3900万头,按照这个数据,比2011年猪价创造历史新高时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还要少”。姬光欣表示。
不过冯永辉坦言,虽然中秋国庆到春节这段时间猪价依然能保持涨势,但却很难突破2011年的最高点。回顾生猪和猪肉最春光灿烂的2011年,当年从2月份开始上涨,在下半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点,全国生猪价格平均高达9.8元/斤,全国过半省份的价格超过10元/斤,甚至部分市场飙高到10.5元/斤。
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因为实体经济不理想,市场消费需求受到了打压。姬光欣从去年开始一直在跟踪下游对猪肉需求的变化。姬光欣告诉南都记者,其7月初曾对众多屠宰场和食品企业的销售进行调研,发现终端的需求量其实同比出现约10%的回落。“2015年市场整体需求跟2014年相比,估计会有10%以上的下降。”姬光欣指出。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这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市场,冯永辉已经明显感觉到了终端需求的不旺盛。“这个市场一天能卖超过2000头白条猪,然而上个月其销售跟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超过15%.”
冯永辉还观察到一个细节。“从3月18日至今,生猪出栏价涨了58%,但是终端猪肉的涨价幅度不到50%,这种涨幅的不一致说明因为终端需求差,企业宁愿消化掉部分成本也不敢大幅涨价。”冯永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