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又发飙了!每隔那么三四年,“猪周期”总是如期而至,让消费者和养殖户“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猪肉价格上涨对CPI影响的发声和诸多专业人士的分析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此轮猪周期上涨是市场机制下的正常波动,对CPI影响有限。但反反复复,让人“累觉不爱”的“猪周期”真的就将继续这样无限循环下去吗?
由于近期虽然猪肉价格直线上涨,玉米价格却一直企稳,导致多地“猪粮比”突破6:1,养殖业尤其是规模化养猪的利润大大增加。事实上,大力发展规模化养猪一直被看做是破解“猪周期”的一道良方。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规模化养殖虽然有利于促进供需平衡,降低市场盲目性,提供风险抵抗能力,但规模化养殖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度发展。
多地猪粮比冲破6:1,养殖业增收有望
在2014年低迷了整整一年之后,养殖业盈利的重要指标“猪粮比”终于抬头,多地“猪粮比”冲破6:1。
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我国目前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为“猪粮比”为6,低于6时养殖户亏损,高于6时养殖户盈利。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前,全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已经连续14个月为负,3月13日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仅为11.6元/公斤,为2014 年5月初以来的最低点,此后价格明显反弹,今年5月18日全国猪粮比达到6.13突破了6的盈亏平衡点。农业部数据显示,7月最后一周,全国猪粮比为 7.091。养猪户目前利润相当可观。
分析师郭信洁告诉记者,此轮猪肉价格上涨,消费者“痛感”有限,但一直低迷的养殖业却尝到了甜头,得到了2014年亏损一整年之后,休养生息的机会,尤其是规模化养猪的大型养殖场。
由于2014年一整年猪肉价格低迷,养猪行业持续重度亏损,导致大户减产、散户退出。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猪肉产量2574万吨,同比下降4.9%。“2014年后,仍然在坚持的大多数是规模化养殖场,所以现在获益最多的也将是它们。”郭信洁表示。
规模化养猪应适度
“当然,规模化养猪虽然在我国还有一些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一家一户副业养猪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养猪是我国未来养猪业的大趋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兴华告诉记者。
究竟怎样的模式更适合我国的规模化养猪?受访专家认为,丹麦的养猪经验或可借鉴。丹麦人均年养猪3头,但单个农场的最大承载量不超过500畜牧单位(约 1500头基础母猪),且猪场污染物处理的比较合理。相对于动辄上万头规模的大型养猪场来说,中小规模猪场对土地的占用、污染物的处理等都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首先,从资金成本上来说,中小规模猪场大体上需要投入资金在100~500万元左右,它已经不再是依附于种植业的副业,而是一个新兴的独立产业,场主的全部家当可能都在猪场上,肯定对其十分重视。因为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各种原料和产品均可成批次购销,采购成本较低,购销渠道畅通;而作为小有规模的企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也便于规范和管理。
其次在人力成本方面,中小规模猪场场内使用工人不多,一般3~10人,可以由场主自家人或其亲戚操作主要生产岗位,不需要过多的人事管理,在我国目前猪场工作条件较差,养猪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是一个符合国情的优势。
第三,在环境问题上,中小规模猪场的机械化程度要求不高,甚至可以采用人工清粪及当地农田消纳的方式处理粪尿。除了多使用有机肥对种植业有长远益处外,还可避免大型规模猪场产生大量粪尿不易很好处理消纳,造成环境污染的尴尬问题。
张兴华认为,事实上,我国目前的自然村、行政村的土地状况,像美国那样动辄上万亩的农场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而中小规模猪场若能结合“土地流转”,转租一定的农田配套种植业,发展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其发展前景更符合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规划和长远利益。
国内规模化养猪仍有诸多问题
国内养猪业生产落后、大而不强,散户们行情好时一涌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散——这种现象被看做是国内“猪周期”无限循环的主要原因。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往往能在行业内“从一而终”的还是规模化养殖场,那么如果大力发展和普及规模化养殖场,是否就能化解“猪周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以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个过程将非常缓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李秉龙告诉记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末生猪存栏46582.74万头,名列世界第一,但猪场总数约6713.7万个,99头以下规模占比高达50%。美国生猪存栏6600万头,虽然排名世界第二,但全国猪场才7.1万个,5000头以上规模占60%。美国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每年生猪存栏 1500万头,一年屠宰2700万头,平均每天宰杀生猪就达8万头。
通常来讲,养殖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但实际上,国内大规模养猪场,养殖成本竟然显著高于中小养猪户。据测算,当前中小养殖场每斤白条猪养殖成本只要5.7元,大养殖场则要6.8元或更高。
“成本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比如,大养猪场饲料全靠采购,小养猪场饲料可以自配,可以农牧结合;大养猪场有设备折旧、贷款利息,小养猪场几乎没有;大养猪场要雇佣不少工人,小养猪场多是家庭经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表示。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大养猪场普遍依赖手工喂养,自动化水平极低。
除了成本之外,我国规模化养猪更多的是农户规模化养殖,而非国外的专业公司或协会等大规模、高技术养殖。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显示,农户规模化养殖的占比过高容易造成两大后果:其一,防疫病能力低,比如2013年大范围的生猪疫情;其二,相对于专业户,农户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而农产品市场作为一个没有退出壁垒的市场,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多变。而这两点将致使猪肉价格波动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