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四川资阳养猪发展调查:创新发展方式的成功实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2-2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1

  按:今年11月初,国务院研究室对四川省资阳市生猪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该市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做法进行了归纳提炼,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将调研报告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参阅。

  2006年3月,在全国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农民养殖积极性严重受挫、生猪养殖户大量减少、生猪生产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四川省资阳市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生猪发展新机制,促进了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为保障全国生猪市场供应、缓解供求紧张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下辖简阳、乐至、安岳、雁江四个县(市、区),面积7962平方公里,总人口488万,其中农业人口426万。就是这样一个农业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少、基础条件差的地方,近年来通过推广“六方合作+保险”机制,建立“三级良繁+合作社”生产体系,推行“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以生猪为特色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全市4个县(市、区)中有3个进入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今年1-9月,在全国生猪生产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资阳生猪生产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出栏生猪489万头,同比增长4.8%;存栏能繁母猪32.8万头,同比增长14.6%;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

  资阳是如何推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呢?最关键的举措是对畜牧业发展方式进行了三方面创新。

  第一大创新:创建政府引导下的金融机构、农业担保公司、饲料企业、种畜场、协会农户、加工企业等“六方”互动发展和保险企业参与保障的“六方合作+保险”运行机制,以利益纽带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破解资金、市场和风险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

  创建环节:一是组建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共同出资成立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以及协会农户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二是选择饲料加工企业。政府根据合作规模选择有条件的饲料加工企业和大中型种畜场,将其纳入饲料粮储备计划,并享受低息储备粮贷款和农业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三是提供抵押担保贷款。农发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根据粮食储备计划和农业担保公司的担保,向饲料加工企业、种畜场发放贷款。四是赊销配送饲料和仔猪。饲料加工企业和种畜场分别向参与合作的农户赊销质优价廉的全价饲料和良种仔畜。五是实行标准化饲养。农户在协会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订单要求进行标准化饲养,出栏生猪交售给肉食品加工企业,并享受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化服务。六是优价收购商品猪。肉食品加工企业优价收购协会农户出栏生猪,并替饲料企业和种畜场代扣饲料款和仔猪款。七是财政补贴40%保费开展生猪养殖保险,免除养殖户后顾之忧。

  保障措施:一是明确责任,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由畜牧部门具体牵头,农办、财政、质检、粮食等部门和金融机构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畜牧部门负责推荐有实力、能发展、讲信誉的饲料企业、种畜场和肉食品加工企业;财政部门负责筹集组建担保公司的大部分资本金,担保公司负责扩大有效信用担保额度;粮食部门负责审批并下达饲料粮储备计划;金融机构负责信用担保贷款资质审查。二是让利于农,调动农户积极性。饲料企业按每吨低于市场价100元的价格向协会农户赊销配送饲料,并保证提供饲料的料肉比合乎要求;种畜场以低于市场价3%-5%的价格向农户赊销配送仔畜;肉食品加工企业以每吨高于市场价600元的价格收购出栏生猪。“两赊销”使农户每头生猪减少利息支出10元,“两低”使农户每头生猪降低饲养成本25-30元,“一高”使农户每头生猪增加收益15-30元。三是组建基金,防范风险。以养殖协会为单位按照“共同出资、财政补贴”的原则建立“六方合作”风险准备金,饲料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每头生猪交纳2元,种畜场和农户每头生猪交纳1元,财政除每头生猪补贴2元外,还建立风险准备金补助资金。风险准备金实行专户储存、民主管理,主要用于防范信用风险和补贴养殖保险。

  实施成效:一是开辟了政府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六方合作”,畅通产、加、销联结渠道,降低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引导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放大政策效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目前,市、县两级以6440万元财政资金,带动6618万元企业资金入股,担保公司总资本金达到1.36亿元,成为全国首家符合银监会要求的农业担保实体,已为企业和养殖户提供了7.8亿元担保贷款。二是突破了畜牧业发展中的融资瓶颈制约。通过“六方合作”,建立以担保、反担保、协会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为金融机构支持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在已办理的78亿信用担保贷款中,仅发生代偿300多万元,风险率不到5‰,大大低于一般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三是调动了各方参与畜牧业发展积极性。通过“六方合作”,参与各方都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协会农户分享到饲料、流通和加工等环节利润,提高了养殖效益(在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十分低迷的情况下,协会农户每饲养一头生猪仍可获利50-60元);饲料企业、种畜场既获得规模效益,又开拓终端市场;肉食品加工企业得到优质稳定货源;金融保险部门不仅获得市场效益,还拓展了业务范围;担保公司则扩大了资本金规模。

  第二大创新:在“六方合作+保险“的基础上,创建原种猪场、扩繁场、育肥养殖小区”三级良繁“与猪业合作社有效对接的”三级良繁+猪业合作社“生产体系,通过生产过程的良种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创建环节:一是建设细分良种繁育、仔猪生产、生猪育肥的“三级”体系。按块状布局,在一个乡(镇)或数个乡(镇)辐射区内建一个原种猪场,配套30个左右扩繁小区,带动30个左右养猪家园(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户100户构成一个家园),从原种猪场到扩繁场再到养殖户都实行直接配送。现已建成存栏600头以上原种猪场16个,扩繁小区91个,养猪家园223个,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3.3万户。同时,正在抓紧推广这种模式,力争到2008年覆盖全市农村所有村镇。二是组建养猪合作社。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有龙头企业参与的股份制、融资型、经营型猪业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农户建设符合标准的生猪育肥养殖小区。全市已建成59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社员1574户,筹集股金2269万元。三是通过猪业合作社将养殖农户融入“六方合作”。利用“六方合作”机制,通过合作社畅通养殖户与饲料企业、种畜场、加工企业、金融机构的对接渠道。已探索出合作社担保贷款、合作社分红和企业寄养三种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

  保障措施:一是支持“三级繁育”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按标准建场。各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用于补贴“三级繁育”体系的道路、供水、排污等设施建设,确保建设标准。二是以支持标准化圈舍建设为切入点,推动生产标准化。对纳入体系的养殖户改建标准化圈舍,由财政予以专项补贴,并优先安排沼气项目,使圈舍不仅符合清洁卫生标准,而且还有纱窗防蚊、电风扇降温、沼气加热器取暖,改善动物福利,提高生猪的健康生长水平。“以猪的小康保障人的小康”,满足人们对优质猪肉的需求。三是健全合作社贷款反担保制度,既防范合作农信社信用风险,又降低合作社贷款利率。合作社按一定比例入股担保公司,其股金为其贷款提供反担保。同时,将担保信用额度分解到入社农户,农户以其资产提供反担保保证。在此基础上,农信社为合作社提供贷款的利率享受不上浮的优惠。

  实施成效:一是提高了生猪质量安全水平。“三级繁育”体系,保证了生猪优良品种;合作社的组织保证了饲养环境、饲养管理和饲养技术的标准化;“六方合作”机制,则保证了“从仔猪到肉食品”的全过程控制。入社农户购进25公斤左右的仔猪,按标准饲养3个月后,出栏时平均可达100公斤。这种“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四海集团的“蜀娇”冻猪分割肉获得今年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绿色食品”三项殊荣。二是转变了生猪生产方式。规模化繁育、连锁经营、就地配送的生产模式,既推动了生猪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又降低了对从事育肥猪养殖人员的体力、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使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也能胜任,适应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新形势。

  第三大创新:在“六方合作+保险”基础上,以生态养猪家园为依托,以沼气为纽带,创建“生态养殖+特色种植”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循环利用,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

  创建环节:一是建设养殖业小区。由养猪合作社组织入社农户按照“人畜分离、独立建圈、生态隔离”的要求,结合丘陵地区的特点,尽量选择有利于疫病防控的山坳建设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集中饲养。二是在养殖小区配套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即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灶)。集中处理粪便,实行干稀分离,发展滴灌,充分利用沼气及沼液。三是依托养殖小区建种植业园区。按照两头猪一亩地的标准建设特色种植业园,用沼液灌溉施肥、沼渣改土,发展有机种植业。

  保障措施:一是项目和资金支持。对生态养殖小区的沼气、饮水、道路、圈舍等设施,由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分别安排相应建设项目予以支持,市、县(区、市)财政还对农户予以一定数额的直接补贴。二是引入种植业龙头企业。将种植业园区纳入龙头企业生产示范基地,通过产业化经营引导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发展特色种植业。

  初步成效:一是促进了资源节约。沼气在取暖、照明、做饭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生活生产用能;沼液无害化处理后灌溉农作物,节约了肥料和水资源。二是减少了面源污染。集中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等经过处理后在园区循环利用,基本做到“内循环、零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符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三是带动了特色种植业发展。把沼液、沼渣作为粮食、蔬菜、果树的有机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减少了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资阳的创新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资阳的创新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资阳市,在十分有限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通过发展方式创新,带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畜牧业发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资阳创新畜牧业发展方式的成功实践,为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第二,资阳的创新为政府支农特别是财政支农提供了有效途径,应充分利用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支农机制来提高财政支农水平。资阳创新营造的平台,在整合支农政策和资金基础上,引导各方资源进入发展框架,形成推动产业发展巨大合力,不仅带动数十倍于财政投入的金融和社会资金,而且提高了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破解了如何将分散小农户引入现代大市场的难题。政府支持特别是财政先期投入是启动该机制的原动力,并决定最终成效的大小。各地应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第三,资阳的创新破解了金融支农瓶颈,为金融业通过服务“三农”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了切入点。由于分散农户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难以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授级等原因,使农业这一最需要金融支持的产业成为目前金融扶持最少的产业。资阳创新的以政府担保(组建担保公司)为平台、以信用体系为基础、以多级担保和风险金制度为保障的金融支农机制,不仅破解了农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制约,也为金融业拓宽了发展空间。

  第四,资阳的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为以现代流通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资阳的创新不仅形成了生猪生产环节就地、就近的连锁配送体系,促进了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而且还带动龙头企业建立远销海外、遍布全国的生猪销售连锁经营网络,为健全生猪产业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五,资阳的创新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为现代畜牧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资阳依托大中型养殖场建设特色种植业园区,推进种植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既解决了畜牧业的污染问题,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又降低了种植业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农业、环保等部门对类似的探索和实践应予大力支持,促进现代畜牧业和现代种植业协调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