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近年来哀声一片,尽管如今猪价上7破8,但养猪业内也并未出现全业欢呼的场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生猪难养,行情难测,环保压身。但也有这么一些人,无论外界怎么变,他们始终“八风吹不动,安做养猪人”。但在这一背后,他们也曾伤心过,彷徨过,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和教训后,他们才成长成如今“刀枪不入”的模样。
对于养猪,需要关注的因素很多。一位从IT界转行到养猪的人,经历过“好多次母猪共同生产,我吃饭睡觉,都在产房,在产房八头母猪生产 历时四十二天,我整整在里边呆了四十二天,除了以后,变了个人,身上怪味连连。头发蓬的跟个叫花子似得”这一情形之后,在经历过很多失败和痛苦之后,总结出养猪业有环境,管理,防疫,保健,“四大金刚”,有了这“四大金刚”,养猪人在养猪业不必再总为养猪忧伤。
环境
猪场选址
猪场的环境很大程度 地决定了养猪效益。
万事开头难,猪场要有一个好环境,首先要选对猪场:猪场应该选在人口稀少,周围没有养猪户的地方,要远离大公路、铁路,最好有一条专门的猪场公路,而且少有其他人员过往。水源要方便安全,猪场最好建在干燥、向阳、通风的矮山坡上,社会条件应电力充足,远离居民区500m,远离畜牧场500-1000m,远离公路300-500m。场内布局要合理,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等根据地势顺序安排,不同区间要有隔离措施,如绿化带隔离或墙体隔离或水池隔离等,另外在布局中规划出行走路线,区分出净道、污道。猪舍之间要拉开距离,最好有10米以上的距离,舍与舍间种植香樟、桂花、桢楠树等能净化臭气,吸尘降噪的树种。
猪场布局
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促进猪只的生长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改善猪场环境建设主要从内外环境两方面入手。一舍内环境:猪的生物学特性是,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因此,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光照是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和工艺设计都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考虑。处理好这些几方面的问题将会给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猪的生产效率。二外部环境:厂区绿化,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
猪场环境卫生
另外就是要注意猪场环境卫生
猪场内外环境卫生相当重要,污物堆放场所和杂草往往是蚊子栖息最多的地方,清除猪场周边和猪场里面的杂草,蚊子也就没有了藏身的地方,经常性的消除各种杂草,集中处理污物,会使蚊子无处藏身,也是减少蚊子的有效办法。
防蚊灭蝇的方法很多,猪场不控制好蚊蝇数量肯定是不行的,对猪场疾病的防控会增加很大的难度与风险,各猪场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一些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综合控制措施,切实把蚊蝇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猪场粪污处理
2014年我国猪肉产量5 671 万t,年末生猪存栏46 583 万头,生猪出栏73 510 万头,创历史新高。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随之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按一头能繁母猪一天排粪3.29 kg,尿5.48kg ;一头商品肉猪一天排粪2.17 kg, 尿3.50 kg, 则一个自繁养的万头猪场一年纯粪污的排放量就达1.2 万t 左右。如此大量的猪粪污如果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到生态环境中,不仅对水质、土壤及空气造成污染,也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危害。集约化规模化猪场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猪场产生的猪粪便、污水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完全达标后才能排放。
1 减量化处理
1.1 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合理设计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猪的品种、性别、不同生长阶段提供不同营养需要,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便排放。向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如复合芽孢杆菌),增强饲料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减少有害物质排泄,加强粪便的分解作用;对猪饲粮添加一些酶制剂(如木聚糖酶、植酸酶),刺激肠道有益菌增殖并抑制有害菌增殖,减少氮排放;改进食槽设计,减少饲料浪费;对饲料进行制粒或者进行膨化。
1.2 改进养猪生产工艺
采用管道模式设计,做到雨污分离。即屋面雨水采用天沟(可用半边塑料管连接)收集,从明道直接排放。采用漏缝地板设计,污水走暗(管)道,接入集污池(沉淀池),从而达到雨污分离,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江西五丰牧业对猪场栏舍采取高床漏缝建筑,栏舍漏缝地板下部集粪池采用横纵向斜坡设计,高度差约为1.4 m,尿液自流进入集水沟收集,干粪由于流动性差被截留在斜坡上,通过人工或刮粪板进行收集,实现固液分离;同时饮水器采用碗式饮水器,饮水器下部设计水泥槽将饮用余水通过专用管道引入清洁水池,避免饮用余水进入粪污处理系统,减少废水产量。这2 项生产工艺改进后,每天污水量减少72%。采用碗式饮水器与乳头饮水器相比,碗式饮水器节水效果达37.2%,大大减少了水的浪费,做到了节能减排,减少了污水处理的压力。
2 无害化处理
2.1 堆肥发酵处理
由于新鲜猪粪作为有机肥直接施用于农作物,不仅会带来病虫害和杂草,而且其在土壤中快速分解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和大量的热,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堆肥后,可以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并提高有效养分含量。厌氧堆肥耗时长,一般采用好氧堆肥将猪粪转变为稳定化、无害化腐殖质有机肥。为了提高堆肥效果,可以添加木炭促进堆肥有机物料的降解,减少有害气体氨气的挥发,加快堆肥腐熟脱毒,同时增加堆肥产品总氮的质量分数,提高产品质量。生物除臭菌的添加可以减少堆肥过程中臭气的产生,同时对堆肥腐熟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可在生产中应用。为了促进猪只生长,饲料中常添加过量的重金属添加剂(铜、锌等),导致粪便中也有残留,长期积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堆肥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物理或化学的钝化剂进行处理,以达到堆肥无害化标准。
2.2 沼液废水处理
猪场污水沼气发酵后,沼液中一些有害指标明显降低了,但仍不能直接排放,还需进一步处理。后续处理工艺包括SBR 工艺、组合工艺、膜生物反应器、浮游植物处理系统等,利用 SBR 法来去除集约化猪场废水高浓度的氨氮和磷时, 废水初始氨氮1 680 mg/L, 磷酸根离子185 mg/L, 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 94.3%,P 的去除率达到96.5%。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 C9-JN2010在谷氨酸脱盐废液中生长,对总氮、总磷的消耗率分别为96% 和97%,程露萍利用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 C9-JN2010 处理蓝藻- 猪粪沼液废水, 以实现废水无害化利用,废水中总氮、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6%、95.9% 和90.5%,达到污水处理效果。
3 资源化处理
3.1 猪粪有机肥利用
猪粪含有大量未利用的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经适当的处理,不仅可消除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变废为宝。李海华等在猪粪中接种NT 酵素菌三代菌,添加秸秆稻壳等有机物进行调节,使其堆肥原料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颗粒度、碳氮比等达到最优,采用好氧方式进行生物堆肥,最终将猪粪转变为有机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并为养殖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2 废水资源化利用
猪场废水一项资源化处理的措施就是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能源。由于猪场废水中含碳量低,含氮高,进行厌氧消化存在碳氮营养不平衡的问题,成喜雨等通过秸秆猪粪共消化, 使碳氮为20 - 25:1 时,产气速率和沼气产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厌氧消化过程中, 沼气产量与各种水解酶活性呈正比关系。杨自光等利用混合菌种制备沼气发酵活性添加剂,对混合菌种进行筛选和驯化,制备出酶活性较高的沼气发酵活性添加剂, 与不加添加剂对照相比,产气量最高增加17.81%,说明沼气发酵活性添加剂对提高沼气产量有促进作用。小球藻可以利用初级猪粪废水实现藻细胞的生长和油脂的累积,为生物油脂的生产提供一种途径,朱静静等利用初级猪粪废水培养小球藻不需要添加微量金属元素, 生物量最大可达0.414 g/L, 为在Bristol 培养基培养的生物量的3.14 倍。小球藻生物量随初始化学需氧量(COD)的升高而升高,猪粪水中的营养物质被高效地去除, 其中猪粪水中的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0%,60% 和90% 以上。小球藻的油脂含量达到22.28%, 实现了初级猪粪废水中微藻的生物量转化和资源化处理。
管理
猪场的管理是很大的一个工程,它包括对于猪场的温度、湿度的控制管理,猪场电路的管理,猪群结构的管理,猪场成本的管理。
猪场温度、湿度管理
猪是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当猪舍内高温、高湿、空气流通差时,猪群会感到炎热,从而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繁殖性能下降,而一旦母猪摄入的能量和营养不足,会导致仔猪的发育、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当猪舍内低温、高湿、有空气流通时,猪群会感到非常寒冷,采食量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猪的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尤其是仔猪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疾病或被冻死。
特别是当前夏季来临,有些地方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多,天气不定。养殖户更要注意养猪场的温度和温度。夏天火热,可以通过通风设备、绿色植物、水帘、适当淋水来降温。但要控制好湿度。
猪场电路的管理
每年都有不少大火烧猪场的事故,生猪变“烤猪”,而这些事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猪场的线路老化而引起。因此要多注意猪场的电路问题。同时,除了本场的电路,还特别要注意通往猪场的线路有没有问题。(07年就因为断电使很多猪场不能加工饲料和抽水,看着猪渴死饿死!)
猪群结构的管理
猪群是养猪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因此,猪群结构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提供产量的数量与质量,而且也直接影响猪群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影响猪群结构变动与经济效益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生产经营目的。经营养猪生产的目的不同,其猪群结构不同,取得的经济效益也不同。例如,一个年生产1000头肥猪的育肥猪场和一个年生产100头种用仔猪的良种繁殖场,其基础母猪占群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12%与25.97%,两者相差6倍;而育肥猪占群总数的比重分别为86.63%与61.63%。可见,经营目的不同,猪群结构各异。
2、猪的生产性能与饲养管理水平。猪群中母猪和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以及各种饲料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直接影响猪群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高生产性能的遗传特性,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才能表现出繁殖率高、增重快,育肥期短和死亡率低等优良的生产性能。从而,使猪群的结构向有利于提高效益方面转化。例如,一个年产1000头育肥猪的猪场,如果运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把垫础毋猪的年产仔数由14头提高到16头,把检定母猪的年产仔数从5头提高到6.5头,则这个猪的猪群结构和饲养经济效益都跟着发生变化。其基础母猪群的比重变小,全场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由表2-6可知,当基础母猪年产仔猪数为14头时、检定猪每头年产仔5头时,基础母猪与检定母猪的饲养量分别为45头与83 头。若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使基础母猪的年产仔猪增加2头,检定母猪的年产仔数增加1.5头,则全场全年可增加育肥猪为45×2+83×1.5=214 头。按每头断乳重15公斤,每公斤仔猪售价4元计算,则全场可增加产值12840元,扣除仔猪耗用的饲料费2247元(214×15×0.7),尚余 10593元。即可增利润1万元以上。
3、猪肉、仔猪的价格及料肉比价。产品猪价格和料肉比价,也是彩响猪群结构的因素之一。如果仔猪的单价及其料肉比价高于育肥猪时,则群中检定母猪的比重会相应增大,以扩大仔猪来源,提高猪群的经济效益。
4、肥猪出栏率。在猪群中育肥猪出栏率的高低,也会导致猪群结构的变化。如肥猪的出栏率提高,则肥猪在群中的比重相对缩小,经济效益增大,否则相反。
猪场成本的管理
猪场的成本管理,可有话说了。降低平均单头上市肥猪的成本,实现养猪利润的最大化,是一个养猪企业永恒的主题。尤其在行情低迷的现在,猪场基本都在亏损;但是,即使在行情较好的时候,依然有猪场亏本。这就和养猪成本居高不下息息相关了。
而养猪成本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源头性的重大疾病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有效产出小足;
二是员工专业态度较差,影响其规范操作造成生产原料的损耗大;
三是技术措施走入误区,造成总体成本的上升;
四是生产、销售、财务三者协调成本较高;
五是管理、技术体系小完善。
猪场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问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因此,养猪企业都在摸索如何降低养猪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养猪利润。
制定生产监督计划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为参数,制订出全年的生产计划,这些参数应包括:情期受胎率、每头母猪平均断奶天数、产活仔数、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饲料转化率、平均出栏天数等,它应是近几年内猪场正常生产的平均数字。
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各环节的参数一定要齐全,否则所定的计划与实际生产情况差异较大,造成生产过程的堵塞和圈舍的浪费,不利于降低每头出栏猪所分摊的折旧费用。
跟踪生产,及时调整制订出的全年生产计划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成绩,计划与实施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受胎率可随母猪的年龄、胎次、环境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动较大,原计划每周配种的头数,则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致使原定每周所产的窝数不一定能按时完成。
因此,应对猪场生产计划的执行与完成情况作严格的监督和准确的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未完成任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在下周和以后的工作中予以弥补,以确保年度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进而降低养猪成本。
从工厂化养猪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文中可以看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具体用什么办法进行成本管理,是养猪户需要攻克的难题,也是比较关心的问题,工厂化养猪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是设立合理的成本费用明细表,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1、生产成本
主要是指与养猪生产直接有关的费用,它包括饲养员的工资、奖金及津贴。各猪群耗用的全价料费用,各猪群耗用的兽药、疫苗及抗体检测费,由仔猪分摊的种猪成本的摊销费,能直接计入各猪群的猪舍和专用机械设备、设施等固定资降低平均单头上市肥猪的成本,实现养猪利润的最大化,是一个养猪企业永恒的主题。尤其在行情低迷的现在,猪场基本都在亏损;但是,即使在行情较好的时候,依然有猪场亏本。这就和养猪成本居高不下息息相关了。
众所周知,养猪生产成本是指养猪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是反应猪场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经济指标。猪场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问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因此,养猪企业都在摸索如何降低养猪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养猪利润。 产的折旧费,能直接计入各猪群的低值易耗品费用;生产过程的值班费、防疫补助及有害补助费等。
2、制造费用
指生产区内在生产过程中为组织和管理猪舍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它包括生产区内除饲养员以外的其他人员的工资、奖金及津贴,耗用的燃料及水电费,维修宿舍、设备所发生的劳务费及耗用的零配件费,生产区购置的办公用品费,拉运饲料、煤及生产用其他原材料所用车辆的运费,饲料的卸车费,装猪费,生产区人员的差旅费。
3、期间费用
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养猪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
控制好养猪成本,是养猪成功的一大先决条件。
防疫
记得有句话说:养猪失败的人治病,养猪成功的人是防病!可见防疫的重要性。每个季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引发猪群的发病。
猪场的防疫体系关系到猪场的安全,体系构建不完整就会造成养殖的重大损失,怎 样构建一套防疫体系达到降低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压力,阻止疾病传播和提高养殖者经济效益的目的,是我们所需求的。
l、养猪场中疾病的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集约化养猪场常因防疫工作的失误而招致大规模发病,不但传染病如此,寄生虫病或中毒性疾病也如此,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靠预防去控制乃至杜绝这些疾病的发生,到疾病发生时才采取治疗措施不但耗费大量的药物和人力,而且,收效甚微或于事无补。
2、要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内容包括所有入场人员车辆和其他物品,需经检查和消毒,有传染病危险的禁止入场。进人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淋浴、消毒和彻底更衣,猪舍用具及防疫服定期清洗、消毒,禁止互相借用。饲养人员不得互相串舍,禁止身穿防疫服到生产区外。场内严禁饲养来路不明和不必饲养的一切动物,制订正常情况下的消毒及其他防疫措施,尽量避免和严格控制参观访问。经常及时了解所在地区及邻近地区乃至省内、国内和国外猪病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疫病入侵。
3、重视环境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猪场应制定消毒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是配种员、分娩舍护理人员工作时要消毒手臂,戴上一次性胶皮手套操作,仔猪出生后断尾、剪牙、去势、打耳号、注
射铁补针等要使用消毒过的器械;二是防疫、治疗用的器械每天消毒一次,防疫、手术用的器械分开使用,每次使用前后要消毒;三是病死猪只解剖后要作无害化处理,场地要清洗消毒,以减少发病机会。
除有可疑病例送病料检验外,每年在猪群中按一定比例采血送检,进行疫病监测,同时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定期检查饮水和饲料,保证饮水和饲料质量安全。
2.及时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和僵猪,以防疫病的传播可能。
3.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卫生清洁和保证猪舍空气清新。
4.按不同时期猪提供全价饲料,保证猪免疫系统正常运转。
5.种猪和家猪设运动场,加强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6.种源的净化,做好提纯复壮,选优去劣。
7.坚持自繁自养,有必要引进猪时,先将其隔离30天~90天,确认无疫病再转入生产区混群饲养。自繁自养能够保证场内猪只相对封闭,新病不易引入,而且长时间的饲养,对自己猪只的老病也会心中有数,防治起来比较容易。如有种猪引入,先在隔离舍专人饲喂 60天左右,再引入后备舍,与少量经产母猪混合,让其适应本场的环境和微生物。对于外来引种的猪只,第二天开始做好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疫苗,并在饲料中长期添加0.5%的奥得曼A,增强猪体免疫力和疫苗效果。
8.采用“全进全出”方式,栏舍严格消毒,并空置几天再转入新猪群。
9、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气候条件、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他因素决定本场使用疫苗的种类,并综合考虑母猪母源抗体、猪只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具体情况,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计划免疫,实行规范化作业。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效果不佳时,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以确保免疫效果。
生产区要设立围墙和防疫沟,并在围墙外种植荆棘类植物,形成防疫林带,只留人员入口处、饲料入口处和育成猪出口处,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入口和饲料入口应与消毒池隔开,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通道,生产人员经过再次消毒后方可进入猪舍。
加强装猪台的卫生消毒工作。装猪台平常应当关闭,严防外人和动物进入;卖猪时饲养员不接触运猪车,任何猪只一经赶至装猪台,不得再返回原猪舍,装猪后对装猪台进行严格消毒。
饲料应由本场生产区外的饲料车运到饲料周转仓库,再由生产区内的车辆转运到每栋猪舍,严禁将饲料直接运入生产区内。生产区内的任何物品、工具(包括车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离开生产区,任何物品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特别是饲料袋应先经熏蒸消毒后才能装料进入生产区。有条件的猪场最好使用饲料塔,以避免已污染的饲料袋引入疫病。
有条件的猪场可进行带猪消毒。用0.3%~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有效消毒药物,每周进行2~3次喷雾,有疫病苗头时每天喷l次,猪群转群后连喷3~5天,以净化环境,减少污染,防止疫病发生。
4、控制场内其他带毒生物
带毒生物有很多,如老鼠、鸟类、猫、狗、鸡、鸭等。这些生物多数带毒而本身不发病,但他们的存在却对猪场生物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老鼠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带毒者。夏季蚊蝇滋生,是乙脑、附红体的高发季节,猫狗是弓形体病的传播者,鸟类是衣原体的传播者,而且鸟类、禽类还能携带口蹄疫病毒,而其自身不发此病。
5、建议完成门卫制度
门卫是防疫的第一道关口,其主要重点在于,严格执行防疫制度,每天更换消毒盒,消毒液要求清洁、浓度准确。进场人员要更衣、换鞋、洗手、消毒,进入车辆要严格消毒,执行进出(包括人员、物品等)登记制度,登记要准确、清楚、整齐。非单位人员禁止入内并谢绝参观,若有特殊情况通报负责人批准。
6、发生疫情应急措施
猪群出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全面消毒,作出相应处理。严禁任何猪只、车辆和其他可能作为传播途径的动物和物品运出。
封锁疫点,一旦发生疫情,结合疫病的具体情况,加强消毒,并对病猪隔离或扑杀。按先后做好健康群、可疑群的预防接种。病死猪及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消毒污水、灭鼠、灭蚊,避免病原扩散。采集病料送检,及早确诊疫病。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处理完毕,过一段时间无新病例后,严格消毒染疫场舍,并空置1 周再恢复生产。
保健
做好保健养猪首先要明白以下几点:
1、保健养猪必须做到科学养猪,没有科学态度是不能做好保健养猪,不做保健养猪就养不好猪。
2、保健养猪必须按规程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我过去养猪之所以母猪生产效益低就是没有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3、养猪要产生好的效益必须要有好的品种猪,否则是不会有好的效益,生产性能低下的品种再好的条件也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选好优良品种。
4、要养好猪必须要做好猪场的硬件建设。
5、做好保健养猪,必须按保健规程要求去做,要值得投入才能有好的汇报。
山重水复疑无路,保健养猪是出路。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疫病防制必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保健养猪的精髓正在于此。它改变了传统治疗型兽医的地位和作用,彰显出保健预防型兽医的优势,真正体
现了祖国中医“治未病”的疫病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改变了成本投入的方式和重点。把见子打子的事后投入变为计划性程序化事前投入,强调风险控制,增加了资金安全度;投入重点由饲料成本>治疗费用>保健费用>消毒费用向饲料成本>消毒费用>保健费用>治疗费用转移。
1、保健养猪原则:
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保持和增强动物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祛邪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2、保健养猪方法
1)接种疫苗提高特异性免疫力,通过营养与免疫调控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2)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适时驱虫,适当添加药物,提供好的“风水”和饲养管理。
3、保健养猪的具体运用
制定保健方案应遵循的原则:不产生或不易产生耐药性;不会导致免疫抑制、不破坏疫苗作用;无激素,不会导致分泌内激素的腺体萎缩,不会产生药物依赖。
养猪场,有了这四大“四大金刚”养猪想要不赚都难,加上一定的对于猪市的分析,内外功兼备,我在养猪,我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