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营养价值高的畜产品,以其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成为百姓餐桌不可或缺的佳肴。随着群众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越来越关心。
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畜产品安全作为利民惠民的实事来抓,建立起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质量放心安全的畜产品。
畜产品凭“身份证”上市
从11月1日开始,我省进入流通领域的畜产品已全部佩戴了新型二维码耳标。由此,我省在养殖、防疫和检疫环节全面实现了标识签收、发放、佩戴和查验等信息网络化管理,利用先进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初步建立起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为让广大消费者吃上质量放心安全的畜产品增强了一道防护屏障,为建立有效的全程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活畜饲养过程中,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将向饲养者发放“身份证”——带有二维码标识的耳标,该耳标佩戴在牲畜耳朵上,可记录牲畜从出生到流通到宰杀的全部过程,耳标上加载的数据信息将进入信息中心,再被编进联网的电脑数据库,在全国都可查到。市场上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管理部门能很快查找到畜产品的来源地,及时查处违法商家,并将含有“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问题肉逐出市场。
目前,新型耳标已全部发放到各市、县。以后凡是没有佩戴新型二维码耳标的猪牛羊进入流通市场,一经查实,当地动物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将依法对饲养户和经营运销户进行处罚。
严把畜产品监督检疫关
对全省的规模养殖场,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逐步建立健全了养殖档案,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和饲料,加强消毒设施、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督促畜禽养殖场、养殖户依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养殖档案,指导养殖场建立完善的饲养日志、免疫和消毒记录、用药和用料记录以及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检测记录等。
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了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饲养、运输、屠宰、加工、储藏、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做到程序化操作,规范化检疫。着力推行货(畜)主提前申报制度,检疫人员做到有报必检,有检必严,确保将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严格屠宰检疫,对全省945个畜禽屠宰加工厂和632个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了检疫人员,实行同步检疫,屠宰场(厂)检疫率达到了100%,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和产品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率。
做好流通环节监管。成立了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完善了监管队伍,强化了监管水平。重点做好了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24小时不间断检查,禁止手续不全的省外畜产品进入我省境内,有效地防止了病死畜禽转运和动物疫病传播。同时,各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配备了消毒设备、消毒药,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实施全面防疫性消毒,消灭死角。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规定,规范处置病死畜禽,建立病死畜禽处理档案,严防病死畜禽进入流通和消费环节。
严厉打击违禁药品使用
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监督管理,从源头上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以禁用兽药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秩序,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兽药产品行为。全省 个兽药生产企业GMP认证率达到100%,全部建立健全了原料及产品进货台帐和销售记录。以“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和打击在饲料生产、经营过程中和饲养环节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全省共抽查猪尿样16836批次,检出阳性尿样67批次,“瘦肉精”阳性检出率为0.4%,呈下降趋势。全省共查处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案件20起,处罚金额75万元,有效规范了畜禽养殖行为。
加强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监测,强化了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省共抽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148家,抽检饲料产品560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2.5%。积极开展兽药打假活动,对存在产品质量问题的23家兽药生产企业进行了查处,责成问题企业认真按GMP规范进行整改,销毁不合格产品462件、标签8000余份,对其中2家涉嫌制假的企业进行罚款处理,规范了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
强化企业质量管理意识。积极组织饲料兽药生产企业学习考察和参加培训,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大力推进饲料生产企业HACCP认证,推行兽药经营企业GSP的实施。今年有双胞胎、茂昌、朱师傅等3家饲料企业和5家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了HACCP认证,企业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
(来源:江西省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