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增加,市价大涨大跌,污染制约发展……”一见到记者,安徽科鑫养猪育种有限公司负责人陶立,就大谈生猪养殖的“怪圈”。
“科鑫”养猪育种公司位于长丰县吴山镇高岗村。2006年底,该公司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8000头,仅环保部门罚款和赔偿农民歉收款两项就将近20万元。当时场区臊臭熏人,粪污四处排放,人们怨声载道。从2007年开始,该养猪场从利用粪污入手,实现沼气发电、沼液养蚯蚓、沼渣制肥,形成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养猪规模扩大了一倍,还尝到了节能增效的甜头。
穿上防护服,踩过一片消毒池,记者近日走进这个生态养猪场,只见猪舍整齐统一,池塘水波涟漪,四周树木成林……陶立指点着厌氧罐、传输带、发电机等设备,边走边透露循环发展的“秘诀”:猪舍里,每天产生的大量粪污经过自动干湿分离,猪尿经过厌氧发酵“变身”沼液沼气,猪粪经过发酵“变身”高效活性的蚯蚓饲料和有机肥料。
“经过发展循环经济,我们由赔钱到现在赚钱。 ”陶立给记者算起几笔账:改造提升后的养猪场,污染物去除率达98%以上,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由7600毫克/升降至137毫克/升。经过处理的污水用来养鱼和冲洗猪舍,每年可节水3.6万吨,减排污水7.2万吨。年产18.25万立方米沼气,年发电26.28万千瓦时,可减少电费支出16万元。此外,养猪场还延长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整理出来的30亩荒地上用发酵后的猪粪和沼液养殖蚯蚓,在蚯蚓地里立体种植瓜蒌;既为蚯蚓提供喜阴环境,又提高的土地的产出率。试验测算,可亩产鲜蚯蚓1000公斤、瓜蒌籽150公斤,每亩效益可达2万多元。
“陶立所算的节能账、减排账、经济账,正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不仅养殖业如此,在生态强省建设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有提升的空间。 ”省循环经济研究会的专家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