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黑龙江省生猪产业发展变迁和主要优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30  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47
核心提示:黑龙江省生猪产业,顺应“南猪北养”产业规律,渐次发展。回顾其发展,大致经历了生产力由落后到发达,肉品从自给不足到调出大省,由手工作坊为主向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发展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自给不足阶段:建国以后,黑龙江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外来人员大量涌入。黑龙江省生猪产不足销,肉制品企业原料肉大多来自四川、湖北等地。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91年前后。北猪南运阶段:我国传统生猪产业集中在河南、湖南、四川等平原农业省份。随着混合饲料(玉米和豆粕)的广泛应用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梯次加快,

黑龙江省生猪产业,顺应“南猪北养”产业规律,渐次发展。回顾其发展,大致经历了生产力由落后到发达,肉品从自给不足到调出大省,由手工作坊为主向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发展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自给不足阶段:建国以后,黑龙江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外来人员大量涌入。黑龙江省生猪产不足销,肉制品企业原料肉大多来自四川、湖北等地。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91年前后。北猪南运阶段:我国传统生猪产业集中在河南、湖南、四川等平原农业省份。随着混合饲料(玉米和豆粕)的广泛应用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梯次加快,生猪产业逐渐北移。到2012年黑龙江省生猪出栏3100万头,居全国第7位,在国家区域优势农产品规范布局中,黑龙江省是生猪生产优势区。自2010年开始,生猪饲养优势逐步释放,年出省活猪保持在300万头左右。

“粮仓变厨房”阶段:去年以来,活猪出省逐渐减少,代之以猪肉出省的增加,外销猪占比达到了47%。今年以来黑龙江省生猪价格在全国居于中游水平,偶尔出现“活猪倒流”情况。呼兰某屠宰企业已有30%猪源来自吉林。

黑龙江省生猪养殖、屠宰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地源优势:黑龙江省地理位置为北纬43°23′-54°23′,东经121°13′-135°05′,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与荷兰、丹麦等畜牧发达国家同处最佳畜牧养殖带,寒地黑土,是生猪养殖的天然优势。

●粮食: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近几年,龙江粮仓产量连创新高,成为全国畜量、商品粮量、调出畜量居全国首位。“一眼无边北大仓”提供有力支撑。

●环境气候:地处中温带,四季分明,冬季漫长,以寒驱疫,使畜禽疫病少发,肉品安全形势稳定,已成为畜产品安全、健康的象征。

●屠宰加工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整合与布局规划,黑龙江省屠宰加工能力转型升级加快,肉品加工基础坚实。

●运输:养殖业的发达,屠宰加工能力在产能上“吃得下去”。生猪在长途运输中易发生挤压、疫病感染,运输时间过长生猪还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肉品的质量和口感。

●猪生长周期:黑龙江养殖猪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70-180天,相对要比南方养殖的猪生长周期要长一到两个月,这样的猪肉肌间脂肪含量高,肉的口感就会更香。

 
关键词: 生猪价格 生猪 饲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