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胡启毅:重庆地形结构更适合发展养猪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1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29
核心提示:“重庆3200万人口,年出栏生猪2000万头,人均养猪0.6头。全国13亿人口,年出栏生猪6亿头左右,人均养猪不到0.5头。”19日,来渝参加畜博会的动保行业上市公司——中牧股份董事长胡启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重庆养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猪养殖前景看好。生猪行业已经历了将近三年的持续低迷,养殖风险大、价格低,不少养殖户纷纷转行。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猪场存栏几乎减少了1855头。在这种情形下,养猪还能赚钱么?“养猪肯定会赚钱!”胡启毅说,如今猪业正经历“阵痛”,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通过规模养殖和

“重庆3200万人口,年出栏生猪2000万头,人均养猪0.6头。全国13亿人口,年出栏生猪6亿头左右,人均养猪不到0.5头。”19日,来渝参加畜博会的动保行业上市公司——中牧股份董事长胡启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重庆养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猪养殖前景看好。

生猪行业已经历了将近三年的持续低迷,养殖风险大、价格低,不少养殖户纷纷转行。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猪场存栏几乎减少了1855头。在这种情形下,养猪还能赚钱么?“养猪肯定会赚钱!”胡启毅说,如今猪业正经历“阵痛”,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通过规模养殖和科技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带来效益。从长远看,每年近千万新生婴儿,还有大量农民转为城镇人口,对肉类的需求量在增加。“但这是长周期,需要考验养殖者的‘内功’。”

重庆人多地少,又多是高山、坡地,大规模养殖场难以铺开。不过,曾多次到访重庆,尤其是多次到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荣昌参观的胡启毅认为,正是这样的地形结构,重庆更适合发展养猪业。“如今养猪业有个趋势,规模由‘金字塔’变为‘哑铃型’结构,中间小、两头大。”胡启毅说,国际上养猪通行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的大农场,一种是欧洲的家庭农场,我国更适合欧洲模式。重庆多为坡地、山地,有着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农民有养猪的习惯,家庭农场有着巨大的生命力,通过种养结合,更容易消纳粪污。因此,在这里发展生猪养殖,更容易写出一篇大文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