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我国养羊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19  浏览次数:414
核心提示: 我国养羊业现状  1、绵羊、山羊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养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全国绵、山羊存栏达


 

我国养羊业现状

  1、绵羊、山羊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养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全国绵、山羊存栏达到29031.9万只,比1949年增长6.26倍,其中绵羊数量为13316万只、山羊数量为15715.9万只。我国的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也十分丰富,仅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地方绵羊、山羊品种有35个,加上列入各省《畜禽品种志》的地方绵羊、山羊品种达80个。同时,我国也培育了许多生产性能较高的培育品种,经我国畜牧科技人员几十年的选育、培育,目前已育成不同生产方向的绵羊品种22个,如细毛羊有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等。我国绵、山羊品种具有许多优良和独特的性状,例如小尾寒羊、湖羊的高繁殖性能,济宁青山羊的优秀羔皮性能,滩羊、中卫山羊的优秀裘皮性能,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产绒毛性能,这些优良品种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丰富的绵山羊品种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养羊生产的发展,养羊生产水平得到显着提高。

  

  2、绵羊、山羊生产方式

  我国细毛羊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牧区和东北部分地区,生产主要仍以天然草场放牧辅以补饲的方式进行。肉羊生产在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均有饲养,同时,我国羊肉生产体现出如下新的特点。

  

  第一,主要生产区域从牧区转向农区。1980年,排在羊肉产量前五位的是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和甘肃5大牧区省份,其羊肉产量占到全国的49%,2001年已下降到33%。目前,除新疆和内蒙古的羊肉产量在国内仍位居前列以外,河南、河北、四川、江苏、安徽、山东等几大农区省份的羊肉生产均已大大超过了其他几个牧区省份,上述6省的羊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35%上升到了2001年的45%。

 

  第二,养殖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以往我国传统牧区养羊主要是以草原放牧为主,很少进行补饲和后期精饲料育肥。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廉,但随着草地载畜量的逐年增加,很容易对草地资源造成破坏,同时,这种饲养方式周期较长,肉质较粗糙,且肌间脂肪沉积量较少,口感较差,要求的烹制时间较长,经济效益也较差。目前在部分条件较好的农区,对肉羊进行后期育肥或全程育肥的饲养方式越来越普遍,舍饲既是发展优质高档羊肉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肉羊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千家万户分散饲养正在向相对集中方向转变。目前,我国羊肉生产中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仍然是主要的饲养方式。在农村特别是在中原和东北,羊的饲养规模已经出现了逐步增大的趋势,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3、羊毛生产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羊毛生产,为了改变我国不生产细毛和半细毛的养羊现状,国家在人、财、物上加大投资,先后从国外引进羊毛产量高、品质好的细毛羊、半细毛羊和毛用山羊品种有:澳州美利奴、波尔华斯、斯塔夫洛波、高加索、苏联美利奴羊、茨盖羊,罗姆尼羊、林肯羊、边区来斯特羊、考力代羊、安哥拉山羊等。20世纪50-60年代先后培育出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东北细毛羊等诸多品种。

 

  1972年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区相继开展了引进澳、美公羊培育我国新型细毛羊的工作,到1986年我国正式命名中国美利奴羊品种,包括新疆型、新疆军垦型、科尔沁型和吉林型。中国美利奴羊育成后各地继续进行选育提高,经过10多年努力,又先后培育出细毛型、无角型、多胎型、强毛型、毛密品系、体大品系、毛质好品系、u晶系等一系列新类型和新晶系,极大地丰富了品种的基因库,为今后继续提高中国美利奴羊品种质量和发展我国细毛羊业奠定了遗传基础。原毛总产量2000年达到29.25万t,居世界第二位,净毛总产量15.3万t,排列世界第三。

 

  由于我国绵羊数量主要以产毛量低的地方品种居多,细毛羊、半细毛羊及其改良羊数量较少,超细毛羊又刚起步,且在我国育成的细毛羊、半细毛羊新品种中,只有中国美利奴羊的产毛量、羊毛质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他育成的品种羊其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甚大。我国绵羊个体的平均原毛产量只有2.20Kg,净毛产量只有1.15Kg,远低于世界养羊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4、羊肉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好转,城乡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改善城乡人们的膳食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的菜蓝子,羊肉生产逐步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科研院校及养羊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从8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引进国外一些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的优良肉用羊品种包括萨福克、无角道赛特、特克塞尔、夏洛来,德国肉用美利奴和波尔山羊等,对我国的绵山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我国羊肉生产水平,效果很好。

 

  近20年来,我国一些省区先后开展了羔羊杂交育肥试验,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如吉林农业大学马宁1985进行了“东北细毛羊肥羔生产”的研究,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张泉福1987报道了“湖羊肥羔产肉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姚树清1990进行了“多胎肉羊杂交组合筛选及肥育高效饲养技术的研究”,为开展肉羊生产,特别是肥羔羊生产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年来,我国羊肉产量逐年稳步提高,到2000年,我国羊肉生产总量达到274万t,占世界羊肉生产总量的24.3%,名列世界首位。但由于我国肉羊业发展的时间短,羊只个体产肉水平较低,平均胴体重只有12Kg,明显低于养羊业发达国家。

  

  5、山羊绒生产现状

  2000年,我国生产绒的山羊约占全国山羊数量的46%左右,羊绒总产量11057t,居世界之首。山羊绒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贸易量保持在50%左右,山羊绒的生产对我国出口创汇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我国绒山羊饲养地区自然条件差加上饲养管理差,山羊生产绒约120g。

  

  我国养羊业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饲养习惯和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制约着养羊生产水平的提高总体上,我国养羊业仍未摆脱传统养羊的方式和习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屠宰上市的仍然是地方原有品种的老龄残羊和去势的成年公羊,不但养羊周期长,出栏率低,商品率低,羊肉品质不佳,羊只死亡率高,而且增加草原载畜量和冬春季节饲草料短缺的矛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另外,我国农村基本上是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管理粗放,靠天养畜。这种分散经营和粗放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不能目标明确地批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不利于采用先进实用的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利于抗御自然或人为灾害,严重制约养羊业的进一步发展。

  

  2、绵羊、山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

  尽管我国在引入国外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培育生产力高的绵、山羊品种方面,以及在选育提高地方品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时至今日,我国绵、山羊良种化程度依然不高,仅占全国绵羊总数的38%;而在山羊业中,良种化程度则更低,这就大大影响了我国养羊业的总体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使我国养羊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生产水平高的专门化肉羊品种只是近几年少量从国外引进,杂交利用也仅限于小范围的试验阶段,羊肉生产仍以地方品种或细毛杂种羊为主。细毛羊及半细毛羊的良种普及率也较低。

  

  3、草场严重退化,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值很低

  天然草场和草山草坡仍然是我国饲养绵羊、山羊的主要放牧地。然而,多年来,许多地区单纯盲目地发展牲畜数量,掠夺式地利用天然草原,对草原重用轻养,

  

  放牧过度,长期超载,加上滥垦、乱挖和鼠、虫害的严重破坏,使天然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目前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草场已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30。由于草地的“三化”,生产力逐年降低,单位面积草地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单位面积草地产值只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荷兰的1/50。草地退化严重制约我国养羊业的发展。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有可利用草原面积3.1亿h㎡,每年提供的畜产品产值约39亿元,而国家每年投入草原建设的资金仅1亿元左右,平均每公顷几角钱。另外,我国养羊业多处于落后山区,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因此,天然草原的围栏、引水灌溉工程、退化草原的改良更新、人工草场的建设以及养羊业的配套设施等基础建设缺乏资金投入。

  

  5、劳动者文化素质低

  目前在我国农村约4.6亿劳动力中,由于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经过培养训练的技术人员奇缺,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映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妨碍引入先进的科技成果及其管理技术。

  

  我国养羊业的发展机遇

  1、国家畜牧业产业政策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养羊业大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畜牧业产业政策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广大农牧区的各级政府,对发展养羊业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和措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1世纪的发展重点,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开发中国西部时指出:要下大力气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畜牧业。这些战略措施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加入WTO有利于扩展我国养羊业及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空间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畜产品市场将扩大对外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并按WTO有关条款的规定和谈判中达成的协议,实行贸易自由化。即在低关税、少壁垒的条件下开展出口自由贸易。

  

  加入WTO,可以大大改善我国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为我国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条件;也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畜产品成本比较低的优势,增大出口量。由于我国养羊成本相对较低,产品价格低于世界贸易平均水平,羊肉价格仅是国际市场的70%-75%,活羊价格只是国际活羊贸易价格的80%,因此,出口有非常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加入WTO后,我国纺织业将极具国际竞争能力,对羊毛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将带动我国细毛羊、半细毛羊的生产。

  

  3、国内对羊肉需求空间较大,肉羊产业有良好国内市场

  羊肉以其细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国内市场对羊肉需求量很大。我国人均1.75千克的羊肉占有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羊肉价格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比猪肉和牛肉高15%-50%。不仅如此,近两年在畜产品市场疲软、价格不振的情况下,惟独羊肉保持稳定的高价位。

  

  4、我国肉羊产业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

  我国现有草原及草山、草坡面积是全国耕地的4倍,农区有适于做饲料的作物秸秆5亿t,这些饲草料资源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在发展肉羊的国际贸易方面,我国处亚洲的中心地带,日本、东南亚是羊肉的重要消费国,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是活羊的重要进口国家。这种地缘优势为我国肉羊产业创造了便利的国际贸易空间。

 


宏远牌 牛羊增肥复合预混料!厂家直销!你敢买我就敢送!

热线:138 3800 6355

----------

 

牛羊激生肽长肉王为高效牛羊饲料添加剂产品,是牛羊营养强化剂,是功能性氨基酸,是高效诱食剂,是中药保健剂。配合牛羊精饲料使用,最大限度发挥牛羊的催肥潜能,提高牛羊精饲料的换肉效率,降低环境变化对牛羊的生产影响。热线:13838006355

请收藏或分享到到朋友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