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轮猪价上涨有何不同?
2014年二季度,市场同样充斥着对猪周期的担忧。猪肉价格在经历了五个月幅度达39%的急速下跌后,于2014年4月下旬开始企稳反弹,至5月下旬一个月间上涨了22%。但猪肉价格并未进入持续的上行通道,于9月初见顶后开始回落,直至15年3月的再次反弹。
与14年二季度上涨不同的是,本轮仔猪价格上涨并非生猪补栏带来的需求扩张所致,而是更多因仔猪供给收缩引起。官方并未公布生猪补栏数,但我们可根据仔猪价格变动与生猪存栏量变动来分析补栏情况。14年二季度,仔猪价格上涨与生猪存栏量增加同步,仔猪价格上涨因补栏引起的仔猪需求扩张所致。而今年1月以来,仔猪价格已上涨60%,而生猪存栏量一季度却下滑9%,此轮仔猪价格上涨更多因仔猪供给收缩引起。
仔猪供给减少,源于能繁母猪持续淘汰。生猪市场是典型的蛛网模型,需求与供给存在着错配。当猪价处于猪周期的下行阶段时,前期扩张的产能被迫淘汰。2014年1月起,生猪养殖业开始处于亏损状态,除当年3季度因猪价上涨短暂好转外,至今已有16个月,亏损时长远超上两轮猪周期。行业惨淡导致养殖户退出和产能去化,从2013年9月起能繁母猪连续20个月的淘汰,淘汰幅度达20%,而养殖行业认为淘汰力度远超官方公布的这一数据。持续的淘汰也让能繁母猪存栏量创2009年有记录以来的新低。
能繁母猪和仔猪存栏的下降将传导至生猪供给,6月开始生猪供给压力将加速凸显。随着猪价的上涨,猪粮比价开始到达盈亏平衡线5.5上方,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开始提高,母猪淘汰力度也将放缓,但前期剧烈的去产能限制了补栏的步伐。根据生物周期,仔猪到出栏需5个月时间,而补母猪存栏到形成生猪供给则需21个月。今年1月份的仔猪供给收缩将使得生猪供需缺口在6月起进一步扩大,并持续直至母猪补栏形成新的大批生猪供给。
生猪养殖规模化提高没有增加生猪供给效率,规模化养殖对缓解当前生猪供给紧张局面作用有限。生猪规模养殖相对于农户散养,在疾病防疫与治疗、养殖技术等方面更具优势,而且由于规模化养殖可以摊低固定成本,因而规模化养殖成本较散养更低。在猪周期上行阶段,规模养殖扩张步伐快于散养户,而在猪周期下行阶段,退出者中散养户比例更高。2003年至2010年,年出栏1-49头生猪的散养户市场份额下降32%,年出栏数50头以上的各规模养殖户市场份额均扩张,其中年出栏500-2999头的扩张最快。但生猪行业的整体平均饲养天数并未因规模化提高而缩短,因此在给定存栏量的情况下,有效供给不会因为规模化比例提高而增加。
二、需求下降空间不大
我国猪肉消费以家庭消费为主,约占总消费的60%-70%,剩余30%-40%为餐饮消费。受经济下行与反腐抑制中高端餐饮和三公消费的影响,2014年各季度猪肉需求较2013年同季度均回落。虽然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但目前来看,猪肉需求正在企稳。
一方面,经济增速下行使得居民收入增长步伐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肉家庭消费需求,但股市的繁荣带动了居民金融资产的增加,对冲了收入放缓对猪肉需求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高端餐饮和三公消费继续压缩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基建承担着托底经济的重任,2014年10月起国家发改委密集通过大型基建项目,这些项目已开工或将于年内开工,这势必会刺激中高端餐饮消费。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高压反腐后,三公消费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有限。2015年中央本级公务接待费预算为9.19亿元,仅比2014年的决算少0.01亿元。
三、四季度CPI回升2.0%—2.5%
正如前文所言,6月起生猪供给将进一步紧张,而每年三四季度是该年猪肉需求相对旺盛季节。因此,我们认为6月份后猪肉上涨压力将明显加大。我们预计今年猪肉均价可达25元/公斤,较2014年的均价21元/公斤上涨19%。根据猪价与CPI新增涨价因素相关系数约为0.04,猪肉价格上涨贡献CPI新涨价因素0.76%。再考虑到下半年油价的同比拖累将明显减小,预计今年下半年CPI将逐步回升,但考虑到经济总需求依然不强,CPI年内触碰“上限”的可能性依然不大,预计四季度CPI将回升到2.5%左右。对市场来说,四季度的经济回暖、通胀回升和政策放缓会带来一定压力,但整体上资产重配的逻辑不会有方向性的变化,股债慢牛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