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防”到“两防”,从“双稳健”到一“稳”一“紧”,从“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勾画出一幅新的路线图。
从“一防”到“两防”:缓解通胀成为新任务 调控复杂性加剧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研究部署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时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表述。从过去提出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一个“防止”到现在的两个“防止”,凸显出中国发展任务的新变化: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
稳定物价的重要性为何被提到如此高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指出,当前物价上涨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经济过热的担心进一步增加。
央行11月发布报告,提醒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份报告给出了三点理由:一是粮食价格引发价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二是能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总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物价面临着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重通胀压力。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也形成了价格上涨压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某些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到国内市场价格。而这一点,在今年粮食价格的上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提醒我们绝不能小视当前的“结构性上涨”。尤其是这一问题有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全局、普通群众生活时,更要高度重视。
明年宏观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十分关键。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专家王兰军指出,解决价格问题,首先应采取措施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因经济过热引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演化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从“双稳健”到一“稳”一“紧”:强烈的政策信号传递出中央对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表明,已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告诉记者:“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作为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走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时面临通缩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形势,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来自央行的最新信息显示,明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指货币的总量要压下来。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多种方法的使用,比如票据对冲流动性,公开业务市场操作,提高利率等;一个是使用这些方法的力度要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的同时,明年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这样,自2005年以来“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明年将变成一“稳”一“紧”相搭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指出,考虑到改善民生、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重点建设等各项工作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明年财政支出还会比较大,所以仍需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从“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把握宏观调控大势
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11%,这将是中国经济连续5年达到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不过,也应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虽有所控制,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同时,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相当突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趋缓,粮食、石油等重要初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这些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好字优先"--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明年经济工作重点】
因此,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颠簸和起落,将成为明年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人们注意到,在对明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部署中,“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这两个提法格外抢眼。这八个字的核心要义,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进”是经济发展的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好”字如今又被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好字优先,就必须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专家指出,坚持好字优先,必须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把“两防”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和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切实加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的调控,保障重要商品的有效供给,避免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实施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不断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控总量意在调控GDP增长率。”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认为,如果我们一直维持现在超过10%的水平,经济过热必然发生,整个物价将很难真正降低,也就做不到稳物价。而调结构,专家指出,主要是要调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提高需求拉动的比例。所谓需求拉动要落到内需拉动上。目前我们的内需靠房产拉动过多,应更多地转变到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增长公共消费上来。
“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提法。周天勇认为,今年的猪肉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关部门没有及时监控生猪的存栏数量的下降,以及猪饲料价格的上涨。这说明我们的预警机制还存在问题。今后要加强粮油肉奶的供应量与库存量的监控,还要严密监控国外这些产品价格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