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Holier(侯大卫),美国亚卫畜牧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参与全球现代集约化生猪生产、品种改良和生猪健康管理已有52年。1986年,他首次来到中国,由此与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结下不解不缘。近30年里,他走遍中国各省市,开了多家分公司,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国“生猪通”。来过湖北多少次,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与湖北的距离越走越近,在武汉有了自己的产业。
近日,他受邀来武汉市农业学校讲课。记者有幸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聆听到他对中国猪业发展的独到认识和见解。
中国猪市正在步入“新周期”
15日,网络公布的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为12.5元/公斤。这个价位,对于绝大多数养猪户(企业)来说,依旧亏得厉害。猪价已经稳定近半个月的时间了,局部地区稳定的时间更长,看不见扭亏的希望,让很多养殖户坐立不安,市场躁动不安的情绪有所增加。
此轮猪市低迷期,可以追溯到2013年3月。两年来,生猪价格一直低位运行,只出现过小幅上扬。由此,很多养猪户抱怨,“一年赚,一年亏,一年平”的“猪周期”被打破了,再也不能用以前的老方法去判断猪市走向。
对此,候大卫认为,这是猪肉链在中国开始逐步整合的影响,养猪生产只是猪肉链中的一个环节。中国猪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以前,中国生猪价格三年一循环,猪价总体维持在15元/公斤~18元/公斤的高位里波动,今后这种好事可能不会再有了,生猪价格周期将更长,更难预测,价格徘徊在12元/公斤~15元/公斤间将成为新常态。
候大卫表示,应把生猪视为一种商品,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受供求关系、经济环境、肉制品安全等各种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生猪供应总体供大于求,但这或许跟零售价过高,其它肉类产品更具竞争力,猪肉安全事件等原因有关,而并非生产的猪过多造成的。此外,肉类消费总量在提高,但如果猪肉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猪肉价格没有竞争力,人们将少吃猪肉,多吃禽肉、鱼肉等。
今后几年可能有一半猪场要关门
“生产成本过高,是导致养猪户亏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侯大卫表示,目前,中国养猪成本在12元/公斤~14元/公斤,远高于养猪发达国家,处于一个不太正常的水平。
在他看来,中国的养猪成本之所以高,是因为过去中国猪市太火爆,不需要去降低养殖成本,就能赚到钱。好的年份,生猪价格高达16元/公斤~18元/公斤,养猪成了暴利行业,即使遇上行情不好的年份,也会有政府出手救市,养殖户也亏不到哪里去。
长此以往,一些养猪户被“惯坏了”,以致到现在,仍有不少养猪户寄希望于猪价上涨来“赶本儿”,而不是想办法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实现扭亏、盈利。
“接下来几年,中国可能会有一半的养猪场要被淘汰。”侯大卫直言,当下的中国猪市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猪市很相似,当时,美国猪市遇到数年(8-10年)的低迷期,最终有65%的养殖场被淘汰,淘汰不以规模大小为标准,而是由生产效率说了算,生产效率低的养猪场只有死路一条,生产效率高的养猪场则会越做越大。
“今后养猪要想赚钱,必须把成本控制在10.5元/公斤左右。”侯大卫建议,养殖户控制不了猪价,也控制不了猪饲料价格,但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去降低养殖成本,最佳路径就是按照现代集约化养殖原则去养猪。
集约化养猪,中国猪业新出路
“目前,中国可能不到10%的养猪场在按照现代集约化养殖原则养猪,而欧美有超过80%的猪场使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原则,中国甚至比俄罗斯也要落后5年。”侯大卫笑着说,以前,在中国养猪好赚钱,大家没有动力去改变,现在情况不同了,市场倒逼养猪场必须去提高生产效率,养猪户需要采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原则去保证赚钱。
“很多养殖户会说他们也是现代集约化养猪,但事实并非如此。”侯大卫解释,有些养殖户把现代集约化片面理解为大规模和采用先进设备,实际上,现代集约化养殖对规模和设施的要求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管理。还有些养猪场建设了现代集约化生产的生产线,但没有按照现代集约化生产的要求去管理,这也不算真正的现代集约化养殖。
侯大卫介绍,现代集约化养殖要通过一些衡量指标,如,一头母猪一年至少销售22头以上,断奶后的死亡率低于10%,出生到上市150天或更低,如果不能做到这些,肯定没有按照现代集约化养猪要求去养。这些只是最基本的“门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要让养猪业生存下去所需的标准更高。
“从中国未来生猪产业发展趋势看,现代集约化养殖是最有效、管长远的路径。我看到很多养殖户开始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逐步往现代集约化养殖这条路上走,令人鼓舞。但现代集约化养殖效益的显现需要一两年时间,养殖户必须有信心,有耐心。”侯大卫提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