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是家禽业者提心吊胆、害怕疫病暴发的时节之一,所幸,当下的情况比前几个月相对稳定,各地的发病情况很少,偶有养殖场出现少量鸡呼吸道病或者零星死亡,但整体来看相对无事,更没有出现大的区域内大面积的疾病流行情况,比起前两年令人闻风色变的大规模穿州过府式降蛋或死鸡,确实舒缓了好多倍,特别是在当前蛋价一路下滑的大背景下,更显得“难能可贵”。许多养殖朋友和兽医关心:当前的情况是处于流行病很少发生的平寂期还是另有风险?这种平稳状态能否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如何做到疾病平寂期的延长,以便让处于急剧转型期的家禽养殖业平安地度过行情的困难期?需要从哪几方面进行努力?以下试做简单探索,希望有关专家和同行斧正。
1.当前疫病大量减少的原因
当前疾病的减少,一是与去冬今春发病鸡的大量减少有关,冬天先以死亡为特征,春季以降蛋为表现,产蛋鸡的大量死淘导致2014年下半年持续性的蛋价高涨。二是一些耐过鸡明显有一定的抗体,新存栏鸡只还没有大量接触野毒。三是禽流感疫苗的改进,保护率情况得以改善。四是企业的主体性明显增加,大灾过后,警觉性大幅提高,防控措施改善明显。
那么,依当下的疫病平稳的状态能说是“处于疫病流行有所沉寂的平寂期吗”?有这方面的因素,不能完全肯定这种说法。因为:一是冬天的平稳不代表春天一定不发病或春天发得一定很轻,以前的经验,常出现冬天发病轻而春天发病重的情况。二是禽流感新疫苗的应用,大大压制了病毒的传播。这与流行病自然发生的平寂期不一样。
2.禽流感的分布情况
在这里,笔者特别想说的是禽流感对蛋价和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学者们将我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按血凝素H5的基因序列分为10个分支,禽流感毒株的主要分布是南方的2分支和北方的7分支病毒,以前主要是H5N1,近年来增加了H5N2、H5N6等病毒。
关于H5N2病毒,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州大学刘秀梵教授的团队于2012年9月在国外网站PLOS ONE上发表了文章,题目翻译过来是:《中国家禽中新的高致病性异常重组禽流感H5N2病毒》,这篇文章中说,早在2009年和2010年在河北的鸭和鸡身上就开始出现重组的H5N2,毒株编号分别是:A/chicken/Hebei/1102/2010(H5N2)、A/duck/Hebei/0908/2009(H5N2)。这个H属于流感的7.2分支。中国农业大学赵继勋教授在《中国家禽》2014年第8期上说,公布的H5N2毒株是由7分支的H5N1变异株和H9N2(F/98-7型)病毒株重组形成的,二者分别提供H5和N2。农业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团队在2014年11月份召开的中国畜牧兽医年度学会会刊(第79页)上发表了《一株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组病毒的基因特征》一文。这篇文章分析的是2013年3月份在山东某地分离到的一株鸡的H5N2毒株,编号:A/Chicken/Shangdong/03/2013(H5N2),此株病毒也是属于禽流感的7.2分支。病毒血凝素H5来自7分支H5N1,而神经氨酸酶N2则来自H9N2。这株H5N2病毒的其他内部基因供给来源是:三个酶基因PB2、PB1和PA,以及核衣壳蛋白基因NP、非结构蛋白基因NS来自H9N2病毒,基质蛋白基因则来自H5N1病毒。美国国立生物信息技术中心的基因库(NCBI Genbank)中显示,2014年11月和12月,蒙古和日本的鸭身上发现H5N2,2013年9月和2012年4月台湾的鸭与鸡身上发现H5N2,还有2013年江苏、2011年吉林鸭的H5N2株。再结合其他信息进行进化树分析显示,H5N2呈现三大分支,一是吉林、蒙古、日本一支,毒株呈现与野鸟有关。二是华北、华东等地一支,毒株呈现与家禽相关,属7分支。三是广东、江浙、香港和台湾一支,属2分支,从进化树上能看到两大明显特征:一是家禽毒株与野鸟毒株呈低相关度的分别进化,家禽病毒呈现单独进化情况,此间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使用疫苗造成的免疫压力下的病毒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发生。二是家禽中的鸡病毒毒株与鸭病毒株的高度一致(部分毒株间亲缘度大于96.20%),显示鸡发病后感染鸭和鹅的情况,鸡的毒株与鸭、鹅毒株之间的边界模糊化甚至同一化。
同时应注意禽流感H5N6的一些动向,农业部门于2014年4月23日通报了四川南充一例鸡高致病性H5N6,于9月1日通报了黑龙江一例鹅的高致病H5N6,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技术中心的基因库上能看到江苏省疾控中心(Jian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and Control)上传的从江苏镇江交易市场环境中采集到的2013年12月份H5N6的基因序列,也能看到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2014年5月在广东的鸭子上采集到的H5N6基因序列,世界粮农组织也于2014年9月24日对亚洲多地零星发生H5N6,提出了预警。
3.如何延长疫病的“平寂期”?
没有一家家禽养殖企业想过肉蛋价格“过山车”式的生活,特别是反复经历因疾病流行或H7N9之类公共安全事件,而遭受价格暴跌以及报复性反弹之痛的企业,更是如此。那么,在家禽业快速转型时期,如何延长疫病的“平寂期”呢?它需要从以下几点来考虑:一是要加大疫病监控,放开或大量增加监控单位、发布单位,尊重和保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自检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和法律地位,减少有服务义务的主体利益化趋势。二是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自身检疫、周边自检,改变观念,增加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自身对疫病的对抗能力,改善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三是加强与消费者沟通,让消费者真实地了解家禽业的疾控情况,争取多方面获得消费者以及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双方的认知割裂和信任缺失,比如“不要再报疫情,给禽流感改名,为什么养禽的不死人”之类的错误措施和言行,并不利于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社会支持。要努力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乃至公众,相互信任,重建关于家禽生产与安全的共同意识。
现代社会禽流感的流行在本质上说是集约化基础上的工业病之一,人们在集约条件下得到了大量的畜牧产品,病毒也依赖于中国特有的“小规模、大群体”式集约生产模式得以大量传播。总结这些教训与得失,正确认识家禽病毒的自身进化事实,及时转变观念,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重视公众的知情权和安全诉求,在当前养殖业急剧转型升级时期,就显得犹为重要。所以家禽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在详知疫病毒株的变化、加强疾病防控的同时,还有必要注意新毒株向空间相邻的人属动物递呈基因片段或参与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及其重大公共卫生学意义,这也是获得公众支持重建社会群体共识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延长疫病“平寂期”的一种重要的外在社会储备支撑条件。(北方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