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发展柴达木生态养羊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2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22
摘 要:养羊业作为柴达木传统优势产业,是农牧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羊系列产品消费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和市场价格的持续攀升,极大的提高了农牧民养羊的积极性,养羊数量猛增。伴随养羊数量的增加,草场超载、过牧,生态环境恶化、产草量下降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突破养羊业生产中的瓶颈和困扰,成为当前柴达木盆地生态养羊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柴达木;生态养羊业;困境;对策。

  养羊业作为柴达木传统优势产业,是农牧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羊系列产品的消费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和市场价格的持续攀升,极大的提高了农牧民养羊的积极性,养羊数量猛增。伴随养羊数量的增加,草场超载、过牧,生态环境恶化,产草量下降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突破发展养羊业生产中的瓶颈和困扰,成为当前柴达木盆地生态养羊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柴达木盆地基本概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介于北纬35°19′~39°19′,东经90°15′~99°40′,行政区域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称海西州)全境(不包括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天峻县的布哈河流域)。总面积约25万Km2,是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盆地,海拔2600~3000m左右。由于柴达木盆地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四周环山,大洋暖湿气流被大山所阻,以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3~4.4℃,年降水量25.1~179.1mm,蒸发量2088.8~2814.4mm,终年气温变化剧烈,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d,无绝对无霜期。
  柴达木盆地植被稀疏,种类单纯,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盐生植物较多。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在盐性沼泽、盐湖及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形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芦苇与赖草为主。主要草场类型为沼泽类草场、荒漠半荒漠草场和高寒荒漠类草场。
  畜牧业是海西州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6年(按2006年现价计算)农牧业总产值为68645.6万元,牧业总产值为39508万元,占农牧总产值的57.55%。2006年存栏各类牲畜211.26万头只,其中各类绵羊、山羊存栏192.17万只,占牲畜总量90.96%。

  2 面临的困境

  2.1 草地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自然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本已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再加上人为的不合理使用,又加剧了沙漠扩大化的趋势。据1999年青海省沙漠统计资料显示柴达木盆地沙漠面积达1096.4万hm2,占全省沙漠面积的91.6%。由于人为的原因,柴达木盆地大量固沙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大量固定、半固定沙丘沙源被释放,重新演变为流沙。每挖一个红柳包等于解放了80m3的流沙,破坏了2.0hm2的沙生植被。据统计目前盆地潜在沙化土地面积90.4万hm2,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6.7~8.0万hm2的速度扩大[1]。冬春季节多大风,平均风速3.0~5.7m/s,年平均大风日数29.3~51.7d,平均沙尘暴日数7.9~14.6d,灾害性天气频繁。
  2.2 森林资源减少,水资源日趋紧张
  森林作为盆地内仅有的珍贵资源,对防沙固沙和涵养土地水资源、保护农牧业生产起着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但由于气温变化和无节制的砍伐,盆地中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有资料显示,从1950~1990年间,柴达木盆地一半以上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森林下限上升了100m以上,林木蓄积量下降了50%。森林面积有0.47万hm2锐减到0.1万hm2,涵养土地水分能力减弱,致使山泉枯竭,河水流量减少,一些小溪甚至断流。都兰河现在的流水量是50年代的60%[1]。
  2.3 草场退化,可利用草场面积减少,草场压力加大
  近些年来,在干旱、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大气候环境条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草场保护和利用措施等原因,部分草场退化,产草量下降,加剧了草场压力。据2004年统计数字计算,盆地全年各类型草地合理载畜量为268.14×104个羊单位,实际存栏281.93×104个羊单位,超载13.79×104个羊单位[2]。在草畜严重失调的同时,饲草供应季节性的不平衡又加剧了这一状态的恶化。柴达木盆地牧草生长季只有4~5个月,而枯草季长达7~8个月,冬春牧草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下降,使家畜在漫长的枯草季中营养不足,掉膘严重,形成著名的“春乏”问题。“春乏”给畜牧业造成的损失极大,据调查和测定,高寒牧区放牧家畜在冬春枯草期,掉膘幅度达10%~30%,死亡达5%~10%,这两项相当于损失了14.5%~27%的家畜。草场植被退化,又导致了羊只长期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受阻,品种优势不能发挥,个体变小,体重下降,生产力也随之降低,各项生产指标等都有所下降。
  2.4 良种化程度低,整体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近几年来,柴达木养羊业虽然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和柴达木绒山羊等地方优良品种,但优良品种率较低,低等级的羊只仍占相当一部分数量,严重影响着柴达木养羊生产效率。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海西州共存栏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50.80万只,其中一级母羊占32.40%;存栏柴达木绒山羊48.44万只,一级母羊占41.05%[3]。
  2.5 以传统养殖模式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传统养殖模式仍主导着柴达木养羊业,生产方式还是以农牧户放牧散养方式为主。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畜牧养殖业的科技投入,产业化雏形也已形成,但以舍饲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实用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尚未有效运作,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养羊生产缺乏科学的引导。

  3 采取的对策

  3.1 切实保护柴达木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和天然灌木,大力发展植树造林(草)
  柴达木盆地适宜人类居住和农牧业生产的地区是以盆地内小块绿洲区域为主,由于绿洲农业灌溉不直接依赖于自然降水,当地水资源蓄积量就愈发重要,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绿洲的存在。因此,近期内在柴达木资源开发中,必须强调在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下,在合理保护柴达木地区的森林和天然灌木资源的同时,根据客观实际做到“宜林则林、以牧则牧、宜农则农”,大力提倡种草种树,适时适地种植水源涵养林、防风过固沙林和经济林,提高水源涵养量,为今后柴达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支持。
   3.2 立草为业,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是走出柴达木养羊业困境的根本途径
  柴达木养羊业目前在饲养方式上仍然没有大的改观,主要还是逐水草而牧,靠天养畜,小灾小减产,大灾大减产,养羊生产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常年没有均衡的优质饲草提供保障与供应,靠天养羊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养羊生产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形成“夏肥、秋壮、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要保持长期稳定、优质、高产、低成本的养羊业生产,没有第一性植物生产的充分发展为基础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抓住“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的种植,将传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为发展草食畜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从而有助于改变原来牲畜的放养方式,进行舍饲和季节性禁牧、休牧,减少养羊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新的耕作制度下,畜牧业就是种植业的产业升级。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加工业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直接依赖,更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力资源(智力、技术、信息)和有限的资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链,这样不仅可以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还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4]。
  3.3 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载畜量
  由于长期以来追求数量型畜牧业的做法,导致了牲畜数量的无限制发展,从而增加了草场的载畜量,加大了草畜矛盾。可以说草场的长期超载过牧和不科学的草场利用方式是造成草场“三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权衡利弊,在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的同时,变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为质量型畜牧业。根据草场类型、面积及产草量,结合羊只日采食量和放牧时间,严格控制载畜量。并根据牧草生长发育的需要,科学的制定“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等措施,给牧草充分获得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机会,促使草地生态逐步向良性进展演替方向发展。
  3.4 提高出栏率,扎实推进季节性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季节畜牧业一是可以缩短养羊周期,加快羊群周转更新,提高畜产品收获量;二是有利于改变羊群结构,提高繁殖母羊的比例;三是羊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减轻了冬春草场压力,消除了草畜间不平衡的矛盾,从而提高了草场的生产能力,促使牧草再生产走向良性循环。而提高出栏率正是这一措施的具体体现,在大大减轻牧草枯黄季节草地放牧压力的同时又提高了牧民抗灾保畜的能力,增加了农牧民经济收入,为来年的农牧业生产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3.5 加大对养羊业的科技投入,大力推广草场改良和养殖饲养配套技术
  通过推广草场围栏封育、补播、灌溉、灭鼠、清除杂毒草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草能力和牲畜的承载量;通过推广人工授精等畜种改良技术,提高羊只的生产性能;通过普及推广冬季暖棚养畜、药浴、驱虫、防疫、灭病等技术,提高仔畜的成活率,降低成畜的死亡率,将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的实用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证柴达木养羊业科技贡献率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