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人类面临种种困扰的当今,质量问题直接关乎当代和后代人的福祉。质量问题影响的不仅是个体,也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9处提到了“质量”,从质量载体的多元性、质量领域的拓展性、质量生态的重要性、质量范围的延伸性等多个方面诠释了质量的最新内涵和实践方针,大大拓展了传统的质量理念。如何理解、贯彻好《纲要》精神?《“十一五”规划质量理念解读》将带我们走进质量的最新天地。
质量载体
从企业为主拓展到企业和国民经济整体传统的“质量”多指产品质量,换言之,质量载体是微观的具体的一种物质;进一步,还包括企业的服务质量,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产品”质量。而在新形势下,质量不仅包括企业产品质量,还包括经济发展和增长质量。《纲要》不仅赋予了传统的产品质量新的内涵,还将质量理念拓展到宏观与微观主体。
兼顾宏观微观
《纲要》提出“提高钢铁产品档次和质量”和“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里明确指出是产品质量,更准确说是钢铁、建材等原材料工业产品的质量,对“质量”的理解也与国际、国内相关管理机构与学术界有着共同性。《纲要》还提出要提高“农药质量”和“建筑物质量”,完善“兽药质量监察”系统和“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等,显然,这些都属于产品质量。
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质量理念也在新形势下有所拓展,这主要体现在企业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上。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远低于发达国家。全世界86%的研发收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80%的研究开发由世界500强企业创造和拥有。《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的目标,这对我国企业通过创新而提升量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质量管理部门要继续对传统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应把标准化工作与质管工作结合起来;企业也要以卓越质量目标统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要重视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还要重视结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之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生态性。
注重增长质量
《纲要》特别提出了经济发展和增长质量,这是一种新拓展的质量概念,或说是一种以宏观主体为载体的质量理念。这种理念的提出,是与我国改革与开放的实践进程分不开的。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36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4%。但在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忽视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存在着经济增长成果分配不公平,经济结构趋同化,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不能满足的问题。
因此,《纲要》提出,在“十一五”时期,要在“经济增长中降低消耗,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经济增长中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等五个方面加强经济发展和增长质量。
质量领域
从工业为主拓展到各类行业传统的质量理念多局限在工业领域内,这与建国后我国走上工业化道路是分不开的。在新形势下,质量理念不仅涵盖了工业领域,还拓展到各类行业。
农产品质量的新内涵
《纲要》强调要“提高耕地质量”,要“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产品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指标,二是食物卫生安全指标。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要解决化学性污染及其相应的安全隐患。据农业部2005年的前三次例行监测,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判定,我国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平均合格率为94.2%。一个以农业国家标准为龙头、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农业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全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着高毒禁限农药仍未绝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量发展规模不够等问题。
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纲要》还将质量的领域扩展到金融行业。在《纲要》中指出要“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金融资产质量,可以与我们通常对金融资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关注结合起来。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服务质量。这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是: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金融创新,稳步发展综合类金融服务,支持发展网上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小额信贷;完善支付结算体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发展境外金融服务和外汇风险管理,为企业跨境经营提供便利服务和外汇避险工具等。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质量一直都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纲要》对此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数量上的超常规发展,但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素质不高、学生就业困难等现象日益突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状况也迫切要求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纲要》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这对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升我国学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质量生态
从产品实体质量拓展到实体与环境两种质量
传统的质量理念多局限在实体范围内,注重的是产品等物质实体质量的提高。而在《纲要》中,质量理念还拓展到环境领域,提出了环境质量问题。
“环境质量”提出的背景
《纲要》提出“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生态环境,是需要人类加以保护的自然环境;这里的“环境质量”也就是“生态环境质量”,即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
“环境质量”的提出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分不开的。我国面临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城市空气污染仍处于较重水平,2003年,监测的340个城市中有27%属于严重污染。其次,污染结构发生变化。工业污染所占比重下降,生活污染比重在上升。最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如果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要保证2020年经济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污染负荷会增加4-5倍。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自身的增长难以持续,而且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也将是灾难性的。因此,“环境质量”的提出,作为质量理念的新拓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强化从源头防治
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纲要》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 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我们相信这些措施的落实,对提高我国环境质量、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质量范围
国内拓展到对外贸易质量和利用外资质量
传的质量理念承载对象比较单一,范围也相对较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质量理念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提高对外贸易质量
《纲要》提出要“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虽然对外贸易数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的外贸增长是建立在较高资源和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为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纲要》提出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价值的要求,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具体要求到2010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2.3万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为此,《纲要》提出,应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发展加工贸易要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要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完善外贸管理体制,实现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纲要》还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利用外资质量”是指引进和利用的外资对利用方产生效应的优劣程度。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096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621亿美元。虽然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已经不小,但是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和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过少;中西部利用外资数量偏低;对引进的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引进外资的社会效益不高。
《纲要》提出在今后5年内,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重点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为此,要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应注重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并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规划》中的39处“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提到了质量问题,体现出了一种新的质量理念,这种新的质量理念是对传统质量理念的拓展。这些质量新理念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如下39 类。
(1)提高发展质量;(2)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3)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4)提高耕地质量;(5)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认可等服务体系;(6)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7)对增产潜力大的中低产田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8)建设和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及残留监控、防疫技术支撑、防疫物质保障六大系统;(9)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10)建设国家级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11)提高钢铁产品档次和质量;(12)提高农药质量;(13)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14)提高玻璃等建筑材料质量及加工深度;(15)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机制;(16)发展建筑标准件,推进施工机械化,提高建筑质量;(17)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质量;(18)鼓励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和皮革及其他轻工行业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质量;(19)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20)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21)对重点开发区域,要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22)提高建筑物质量;(23)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24)各地区要切实承担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25)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26)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27)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8)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29)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30)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31)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32)加强对出口商品价格、质量、数量的动态监测;(33)构建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促进和调控体系;(34)提高利用外资质量;(35)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权益;(36)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和药品市场的监管;(37)提高文化艺术产品质量;(38)切实推进“西新工程”,加强西藏、新疆等地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收听收看质量;(39)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
作者:李晓西 张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