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中国生猪养殖业多次出现的价格与需求周期性波动称为“猪周期”。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介绍说,“猪周期”表现为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就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养殖积极性,又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这种经济现象导致“价高伤市民,价贱伤农民”的周期性怪圈。
刘永好认为,破解“猪周期”要依靠科学,不能盲目跟从,要依靠大数据研究、分析生猪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建成规模养殖场,国家应该在鼓励、支持规模化养殖的同时,也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在大量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研究体系,为养殖业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减少由于经济周期变化给养殖业带来的影响。
刘永好提出,各级政府不能把养多少猪当成自己的政绩来看待,设定今年养猪的数量必须多于去年,有一种惯性思维叫“不能少,要比以前好”,有些地方在统计数据上作假,虚报养殖数量,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给国家决策带来失误,更重要的是给养殖企业和农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刘永好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把官方统计数据与民间互联网的大数据相结合,让数据更精确,让决策更准确,让农民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