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饲料转型:一场痛并快乐着的自我变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07  浏览次数:254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新常态”便很快成为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适应新常态”所隐含的政策逻辑,就是不要人为刺激,而要顺应经济规律,适应市场变化。任何一个行业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和足够准备。

畜牧业和饲料业是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变革也将推动畜牧业和饲料业步入一个新常态。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此前在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换届改选大会上总结了畜牧业“新常态”的八个特征:畜产品消费增长乏力,需求将持续下滑;畜产品供求进入一个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和阶段性有余并存的新状态,牛羊肉依然短缺,猪肉、禽肉相对过剩;畜牧业生产结构加速调整,以改变猪禽严重过剩的局面;国内国外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进口肉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区域布局,南方养殖规模压缩,北方规模不断扩张;散养户退出加快,但规模化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用地、环保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加强;互联网将改变畜产品的传统经销模式,并且消费需求多元化。

养殖业在不停变化,调整的速度越来越快,转型的预期越来越强。过去,是饲料业拉动养殖业;今天,是养殖业推动饲料业。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只有拥抱新形势,才能掌握主动性。改变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但不变注定会被时代抛弃。这已经在这两三年体现出来,曾经意气风发的饲料企业,如今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昔日赖以成功的因素,如今却束缚了前进脚步。

当前饲料行业的形势是“三期叠加”,即饲料产量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行业政策消化期。中国饲料业正在告别了过去的高歌猛进,最近两年全国饲料产量整体表现低迷,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观点。新《条例》及配套法规出台实施的种种影响,尚在消化当中,政府积极实施“大市场、大原料、大企业、大安全”的四大战略,重点扶持50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鼓励饲料企业的联合、重组、兼并,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2014年是饲料生产许可证换证年,更加严格的准入条件,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导致3000多家饲料企业在这一年被淘汰出局。全国饲料生产企业数量降为7061,未来五年内这个数据恐怕还会进一步减少。

从饲料生产的角度来看,2013年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1.93亿吨,同比下降0.6%。2014年的官方统计数据还没有发布,但估计跟2013年基本持平,略有下滑。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突破2亿吨近在咫尺,但天花板会在2.5亿吨-3亿吨之间。这个增量主要是由饲料产品结构带来的:目前配合饲料产量占饲料总产量的85%左右,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年均增长率将低于配合饲料,所占比例会进一步降低。

从饲料产品来看,目前猪料产量超过8000万吨,占饲料总产量超过40%,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长率有望保持在3%~5%,成为第一个突破1亿吨的品种。肉禽料已经跌破5000万吨的关卡,2009-2013年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01%,不过禽肉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而且肉禽料在全球饲料产量中占主导地位,未来在中国依然有发展空间。蛋禽料已经进入成熟期,未来三年内将在3000万吨徘徊;水产饲料受制于水体面积、养殖技术,目前寄望于市场普及率的提高,三年内有望突破2000万吨,预计市场容量在3000万吨左右。反刍动物饲料基数尚小,受国内牛羊肉价格上扬、国家大力扶持,未来5-10年有可能突破1000万吨。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数据是,全国工业饲料产能接近6亿吨,即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三分之一左右。消化过剩产能成为中国饲料业进入调整期的必然选择,但竞争会逐渐演变为全国性饲料企业与区域性饲料企业、大型饲料企业与大型饲料企业之间的较量。这种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残酷,饲料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将一个全新阶段。

“新常态”对饲料企业最大的挑战是饲料需求增长停滞,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润增速放缓。显然,习惯了轻松赚钱的日子,一下子要适应“新常态”并不容易。饲料市场格局调整所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饲料企业的行为、判断、战略路径都将随之变化。

“新常态”下,饲料企业至少会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全面发展是新常态。饲料企业不光考虑规模、速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更关键是回归饲料产品,去解决养殖成功率、盈利水平问题。这要求饲料企业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推动技术研发创新、管理体系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等,提升综合竞争力。

第二,效率很关键。当饲料销量增长放缓的时候,必须通过提高效率予以弥补。这里包括了产业链效率和供应链效率。除了重视组织变革与管理提升,从研发、品牌等入手,提高产品附加值之外,还必须提高资金流效益、降低生产物流成本、提高信息流效率、完善人才机制,建立企业文化,形成强大合力。

第三,新商业模式呼之欲出。过去饲料厂聚焦于单一模式,基本是制造业的模式,竞争的重点是比谁成本低、规模大、速度快,今后将由这种模式转化为以营运为核心带动发展的模式,重点聚焦在两个能力上: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

最后,资产运营的重要性凸显。当饲料行业缓慢增长甚至下滑的时候,寻找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成为企业能否增长的关键。未来优势的饲料企业将试图通过布局海外市场、延伸产业链、跨界经营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后的饲料企业如果在资产管理运营上面没有强大的实力,要么退出,要么终有一天沦为一个代工厂。

“新常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转型过程。这就要求饲料企业面对客户结构、客户需求的变化,主动地调整商业模式,改变增长方式,专注于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完善团队建设,推动内部组织变革,打造综合竞争优势。

这将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自我变革,也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战役。因为如果失败了,将意味着迷失在中国饲料业转型升级道路上既充满很多机会,又非常残酷的十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